国产资源在线播放_在线黄色免费_欧美在线视频看看_亚洲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險企年終獎微調研:基層尚可,但難逃2025的裁員降薪

險企年終獎微調研:基層尚可,但難逃2025的裁員降薪

仲孫樹鶴 2025-02-08 滾動科技 4 次瀏覽 0個評論

  來源:今日保

  對大多數行業而言,年終獎話題可謂每年必不可少的“都市傳說”,保險業也不例外,對于某些條線的工作人員來說,年終獎甚至能占到一年收入比重的絕對大頭。

  在剛剛過去的2024年,外部環境經濟復蘇緩慢,消費信心不足,人們持幣待購;行業內部“報行合一”深化,產品定價利率下調,轉型變革陣痛持續。雙重壓力下的保險業負重前行,資負兩端的駕馭能力備受考驗。

  這又是讓行業倍感壓力的一年。

  不過,人身險業的2024年業績數字倒是讓從業者們長出一口涼氣——

  大部分險企尤其是頭部險企保費悉數正增長,凈利潤更是同比大增。據對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的統計,并整合上市公司們的利潤預增信息,人身險業2024凈利潤較上一年增長約千億的水平。

  按正常邏輯,大河有水小河滿,公司業務蒸蒸日上,從業者們對年終獎的更多期待,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尤其是近幾年來各家公司甚至年年放出苦日子的消息。

  2024年的表現,日子能否甜一些?

  利潤大漲,很多險企各渠道也實現了任務的超額達成,但歲末年初的行業氛圍似乎有點波譎云詭。

  固然有些公司表達了要多犒賞犒賞員工的姿態,一些基層員工也表示年終獎更多了。

  但相當部分的公司在年終獎話題上更加遮掩,甚至有些利潤不錯、整體達成明面上良好的公司在2024年卻一步踏入生死存亡的境地,不僅要裁員降薪、壓控成本,更并號召即將廣進的員工與公司團結一心、共克時艱。

  至于年終獎,在這種近乎肅殺的氛圍下,撲朔迷離,有人拿得多,有人表示跟以往差不多,有人說毛都沒有,還有人拿到了N+X,權當是年終吧。

  當然,在每家公司中,年終獎以及薪資收入都是敏感得不能再敏感的話題,只是,一邊是呼吁收入公開,一邊又是“背靠背”的秘薪制,反而讓基層工作者們對收入,特別是象征了一年工作成果的年終獎,不吐不快。

  或是炫耀成果,或是表達對不公的不滿,以及對“為什么盈利了公司反而更難、我們的收入要更少?”“錢到底都被誰掙到了?”“為什么他們什么都沒干年終獎還能不受影響甚至更高?”等等話題的疑問。

  這些,顯然也讓從業者能以另一種視角、方向來窺視行業實質的底氣。或者說,一窺險企新一年的新動作新方向。對此,《今日保》特意也連線了數位壽險公司的一線內外勤人員,來一探這讓人們魂牽夢繞的年終獎之謎。

  1

  -Insurance Today-

  基層管理者眼中的年終獎

  “同比變化不大”“可能略有增長”

  從連線的四位中小險企管理者提供的信息看,所在的四家險企都發了年終獎,只有一家公司在年前發放,另外三家公司都將在年后發放。

  而對于年終獎會發放多少這一敏感話題,有些管理者則并未透露,不過也大致表達了一些看法。

  一家中小險企東北某中支總經理梁平透露,公司年前就發了年終獎,從他個人來看,2024年年終獎的金額同比變化不大。“其他人的年終獎真不清楚,因為這個是背靠背的。”

  華東某分公司總經理章衛說,他所在公司根據基本法規定發放年終獎。“但年前我們還沒發,倒是發了十三薪。年終獎要到年后發,根據年終考核,各家分公司差距比較大。”

  另一家中小險企副總經理康叢說,他們公司年終獎年前也沒有發放。“我們一般等審計報告出來以后再確定。預計同比基本持平,可能略有增長。內勤人員的年終獎預計是一兩個月的工資吧。”

  還有一家中小險企華西某分公司副總經理林峰說,公司年前沒發年終獎,預計在年后發。“24年公司保費收入同比增長,內勤人員的工資也同比增長,所以年終獎也應該不錯。”

  需要看到的是,大多數公司的機構負責人及管理者,實際上是對自身轄區或條線的“獎金包”掌握著分配權。除非整個機構、條線的考核過于偏離預期,或是整個系統年終獎的全面壓縮,這部分群體收入影響的確不會太大,更何況在這種普遍增長與良好達成的局面下。

  2

  -Insurance Today-

  內勤眼中的年終獎

  “業務條線過萬,有的10萬20萬”

  “后援部門很多不過萬”

  從一些自媒體平臺上找到的內勤人員視角看,不同公司、不同崗位、不同業績的年終獎的確差別較大,有的幾萬、甚至十幾萬、幾十萬,而有的則不過萬。

  具體來看,負責業務條線的一線內勤年終獎更加豐厚。

  一家險企華北某省分四級機構負責業務條線的內勤稱,她的年終獎預計8萬左右。

  “這是根據業務考核來確定的,是哄著外勤多出保費辛辛苦苦賺來的。有的還發了20萬呢。”

  另一家大型險企華中某省分同樣負責業務條線的內勤稱,前兩年年終獎能拿到7萬,這兩年不景氣,到手也就4萬左右。

  一家大型險企華北某省分三級機構負責培訓的內勤稱,他近幾年每年考評都拿了A,年終獎每年大約能拿到5萬多。“這幾年年終獎都是除夕發,不會拖到第二年。”

  一家中小險企華西某省分負責銷售督導的內勤稱,他的年終獎有5萬元,相當于5個月的工資。

  而對于人力、財務等后援部門,年終獎不過萬的則很多。甚至一些總公司層面,后援條線的年終都是較低一檔,三到五個月的月薪水平較多,當然如果考核受制,也會更少。

  一家大型險企華中某省分三級機構人管崗內勤則稱,同樣在三級機構,他的年終獎還不到5000元,連上述內勤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不是沒達成,而是超額達成,但到手的年終獎還是少得可憐。”

  一家險企財務崗位的內勤吐槽道,作為考核A類的員工,她的半年獎僅有2000,年終獎僅有6000元。

  “后來我看到上面給我的四季度獎金一萬,年終獎四萬,但最后發我的年終獎只有6000。好不容易上面財務考核獎了三萬,結果又被領導分走一大半。”

  和以往的認識差不多,業務條線的年終獎的確會普遍高于運營、后援等偏輔助的板塊,并且與機構渠道的達成考核密切相關。相對來說,背業績的業務一線可以說是在人身險公司中,與生產力直接掛鉤的崗位,倒也符合多勞多得的理念。多年來也一直為人們所默認。

  當然,很多基層內勤的年終獎決定權也都集中在機構或條線領導手上,具體到分配上,也是一直容易產生齟齬,而且很多基層機構在總部裁員壓力,及業務考核方案的朝令夕改下,渠道端受到明顯的影響,使得一定數量的業務線人員年終獎大打折扣,甚至不如機構內勤拿到的“平均獎”。

  加之在有些機構了解到,公司甚至還在清算“前朝余孽”,以至于他們機構條線達成任務后,不僅年終獎分文未有,還要被追繳一部分往年的收入。

  事實上,這種情況其實往年也會發生,倒是跟如今凈利潤大增后的一片收入緊張,似乎沒啥關系。

  3

  -Insurance Today-

  外勤眼中的年終獎

  “同比大致持平”

  “年終獎發放從不壓支不打折扣”

  與很多內勤年終獎不確定性高、屬于盲猜不同,外勤的年終獎則相對明確——因為全年業績就擺在那兒,年終獎也一目了然。

  只不過,由于外勤人員非保險公司員工,這筆年終獎是來自公司基本法,還是所在團隊的褒賞,抑或額外的方案或獎勵,未有明確的說法。從受訪者的說法看,兼有之。

  一家大型險企華西某省分一家上百人團隊的資深總監林正說,他的團隊每年底根據代理人全年業績、FYC確定組年終獎、部年終獎。

  “這個是寫到基本法里面的。2024年的年終獎跟2023年相比大致持平,沒有什么變化。”

  林正告訴《今日保》,他2024年的收入同比增長5%,但2025年就不一定了。

  “2025年的‘開門紅’打到目前為止,我個人是非常不滿意的,因為保費與去年相比縮減大概三分之一。這在我們公司還算比較好的。”

  一家大型險企東北某中支資深部經理李紅透露,外勤年終獎都是正常發放,而且從不壓支,只會提前。從標準看,年終獎是根據組、部全年業績的百分比確定。

  “團隊高管不但能拿個人年終獎,還能拿到部門年終獎。這是按照基本法計算的,任何時候沒有打折,也沒有錯誤。由于2024年我的業務一般,沒有2023年好,所以年終獎僅僅拿了1萬多。”

  另一家大型險企華東某省分資深總監李衛說,他們的年終獎最高30%再乘以一個系數。

  “從全年收入看,2024年我的收入與2023年相比差不多。從2025年‘開門紅’看,我們團隊業績還可以,但整個公司是負增長。”

  從各方數據也能看到,2024年中,代理人的平均收入普遍有所增長,即便受“報行合一”影響頗深的中介渠道,大多數中介公司也紛紛向代理人讓利,維持隊伍們的收入水平。

  在如今增員越發困難,高績優團隊千金難求的環境下,保費重倉隊伍的團隊長更是各家公司拉攏的對象,有的甚至是某些公司的絕對基本盤。這個意義上,外勤們的收入需要更為穩定。

  不過也要看到,當前行業普遍的產品結構與銷售導向,與其說是產能提高帶來的收入,不如說是由于更加依賴大單,使得代理人的收入水平必然水漲船高。高績優思路的一個現象,就是很多所謂的績優真把高收入當作理所應當的事,”一年連一百萬都掙不了,還當什么保險銷售?“

  但反過來看,這些績優往往會更加看重”好賣“的產品和有吸引力的基本法,并且以手中的客戶作為議價籌碼。至少在當下來看,總會有公司,愿意給這類代理人一個難以拒絕的報價。

  4

  -Insurance Today-

  經營大好之后險企有何動作?

  “調整基本法,取消年終獎

  降績效降津貼降傭金”

  “2025年繼續降薪、繼續裁員”

  除年終獎以外,更令內外勤掛心的是公司下一步的動作。由于角色不同,大家各有各的關注點。

  從連線中發現,或許是意識到自身對保險公司的重要性,外勤人員對公司的改革舉措、產品戰略尤為關注,更有“主人翁”的意識。

  大型險企華西某省分一家上百人團隊的資深總監直言,這次“開門紅”打得一般,下一步他們期待通過一些改革,比如說產品的改革,權益的改革,以及隊伍高素質轉型和增員,來重構增長引擎,推動業務發展。

  “這樣2025年如果能夠同比持平,那就非常樂觀了。”

  另一家大型險企華東某省分資深總監李衛坦言,從2025年4月份開始公司將調整基本法,聽說要取消年終獎,績效津貼下降,傭金也下降。

  “今年是一場硬仗。看看公司下步會出臺哪些利好政策,預計育成津貼會多些。基本就是將法內的一部分錢放到法外,這樣各家分公司可以增加人力活動費用。”

  近兩年,隨著外勤隊伍斷崖式下跌,險企開啟機構回撤潮、內勤裁員潮、降薪潮,全力節支降成。那么經歷2024年這波看上去的形勢大好,這個趨勢會有所變化嗎?

  透過網絡社區平臺上保險內勤們的吐槽可以看到,裁員降薪不但沒有任何減緩的跡象,反而成為更多險企的選擇,甚至還在變本加厲。

  有機構內勤就表示:

  “我們在24年最后一次開會時,第一句話是2025年繼續降薪(已經降到與地區最低工資持平),第二句話是繼續裁員。”

  “年前我們領導開會,盡管樓上樓下都是初八上班,但咱們初四上班,因為按照目前進度,很難達成指標。領導還說:‘端好你們的飯碗,今年咱們大面積裁員,原先300多內勤員工,今年得裁員到100以內’。難以想象,如今300多員工都忙到全年無休,如果去掉三分之二那得多忙!”

  一家險企總部負責人員優化和職場優化項目的內勤證實了上述說法,“過完年就要開始優化面談了。”

  據了解,已經有險企總部在年前制定好裁員方案,有些員工在初八一上班已經拿到并不算優渥的裁員大禮包,并且各種組織架構改革、雙選會之類又要陸續上馬。由此的人人自危、暗地運作、流言四起,將成為2025年的一道風景線。

  后記

  2025年的硬仗

  從表面上看,無論是年終獎的喜憂分化,還是下步改革的重拳出擊,都折射出新形勢下行業面臨的風險挑戰之巨、攻堅任務之重。

  說到底,2024年的利潤怎么來的,是天降救命稻草,還是拆東補西的會計大法,懂的人自然都懂。交待了2024年還有2025年、2026年、2027年,曾經的假設以及由假設搭建起的保費繁榮和資本狂歡,在現實的照妖鏡前也是逃過初一逃不過十五。

  有的管理者甚至痛心疾首地表示,未來三年將是公司最為困難、決定生死存亡的時期。

  當然,很多業內人員與工作者,心里也明白這一點。現狀已經這樣,自身只能去積極地尋求改變,尋找辦法。這顯然比計較一時的年終獎更重要一些。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稱,2024年很多公司業務不錯,年終獎豐厚,真正難的是2025年,前途未卜、自求多福。

  還有一位業內高管則坦言,雖然行業利潤看著很美,但2024年許多公司業績并不盡如人意——

  一是高凈值客戶赴港較多;

  二是企業和個人都陷入嚴重通縮,傳統的挪儲、賣利息已難有效;

  三是行業人員流失嚴重,新增群體難以觸達中產階級。而中產階級財務恐慌情緒受失業率影響較重,疊加個險主動擁抱“報行合一”、降費降傭,則更進一步加劇了人員流失。

  這位高管認為,25年是各行業普遍融入AI、提升效能的元年。保險行業也需要跟上社會的變化,要深思和改變,內外勤都要考慮。

  “錨定國債十年期收益,明年產品會動態調整不止一次。許多個險領導還在簡單從事挪儲+現價+產說會的傳統作業模式,這只會讓內外勤走上同歸于盡的道路。”

  對個體該如何應對,這位高管稱,可以學習金融工具投資,偏向投顧或獨立理財。“這比較適合保險內外勤做低成本轉型。”

  透過兩位資深從業者的視角,可以看到,2025年仍將是一場硬仗,且沒有什么退路。

  對大多數普通從業人員而言,多年浸染的“聽話、照做”,已經令之陷入貼著落后與負擔的淘汰境地。乃至部分所謂的轉型,貌似越轉越落后。

  (文中皆為化名)

你可能想看:

轉載請注明來自造財(上海)財務稅務代理有限公司,本文標題:《險企年終獎微調研:基層尚可,但難逃2025的裁員降薪》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決定都會改變你的人生!
Top
網站統計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