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自正式進軍車險市場以來,深圳比亞迪財產保險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亞迪保險”)的一舉一動備受關注。2月5日,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該公司近日披露了最新一期的償付能力報告。2024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2024年,該公司業務規模不斷增長但未實現盈利,虧損1.69億元。同時,該公司的兩項重要指標遠高于行業,如2024年的綜合賠付率和綜合成本率均超200%。
為應對新能源車險賠付高等難題,四大部委近期聯合“出招”,這為包括比亞迪保險在內的財險公司注入了怎樣的發展動能?對于比亞迪保險而言,作為一家新能源車企控股的財險公司,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來應對當前新能源車險面臨的挑戰?
凈利潤仍處虧損狀態
一家由新能源車企親自下場經營的財險公司,盈利情況可謂話題度拉滿。
比亞迪保險發布的2024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該公司2024年度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3.51億元,其中三季度貢獻居多,保險業務收入為8.05億元。
不同于業務規模不斷擴張,該公司凈利潤仍處于虧損狀態,其中2024年四季度虧損金額為0.81億元,從2024年全年來看,比亞迪保險虧損1.69億元。
隨著業務量的擴充,比亞迪保險償付能力充足率這一指標迅速下行。根據償付能力報告披露,2024年四季度末,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1173.83%,與上季度末相比,下降了605個百分點。
對于償付能力充足率下滑的原因,該公司稱,由于2024年四季度車險保險規模上升,保費風險、準備金風險以及巨災風險的風險暴露均顯著增加,導致保險風險最低資本增加1.08億元,增幅220.07%;由于新配置了0.6億元股票基金,11億元的組合保險資管產品,導致市場風險最低資本增加0.39億元,增幅29.08%;在考慮量化風險分散效應后,整體的最低資本相比上季度末增加0.89億元,增幅48.66%。
此外,該公司也表示,2024年四季度凈利潤累計減少0.81億元,其他綜合收益累計增加0.19億元。導致整體實際資本下降0.62億元,降幅1.9%。綜合來看,公司整體實際資本降幅1.9%,整體最低資本增幅48.66%,從而導致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由上季度末的1778.83%下降至四季度末的1173.83%。
北京商報記者就業績虧損等相關問題致函采訪比亞迪保險,但截至發稿,該公司未進行回復。
比亞迪保險是由易安財險更名而來。2024年4月,金融監管總局發布業務開展相關的批復,意味著比亞迪正式進軍汽車保險市場。作為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旗下全資子公司,比亞迪保險注冊資本金40億元。
“專注新能源,成為綠色保險的引領者”,根據該公司在官網發布的“自我介紹”來看,該公司將以科技為保險賦能,依托股東在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的積累,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車聯網等技術,提升車主出行安全,為客戶提供優質、完善的風險保障服務。
綜合賠付率超200%
2024年,我國保險行業承保新能源汽車3105萬輛,承保虧損57億元,呈現連續虧損……1月24日,中國精算師協會、中國銀行保險信息技術管理有限公司發布我國新能源車險2024年有關賠付信息。
對于2024年比亞迪保險的虧損,在業內人士看來,既受行業共性因素影響,也有自身發展方面面臨的難題。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系書記趙明表示,比亞迪保險在2024年的虧損主要是由于高賠付成本、初期投入和運營成本上升、資本配置和市場風險增加、低價競爭策略以及行業普遍挑戰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這些因素使得公司在收入增長的同時,難以實現盈利。”趙明進一步表示,一是,新能源汽車的維修費用和零部件更換成本顯著高于傳統燃油車,導致綜合成本率高出約10%。此外,隨著電池老化,新能源汽車的風險和賠付成本顯著增加,進一步加劇了虧損狀況。二是,隨著業務擴展,比亞迪保險的初期投入不斷增加,運營成本和市場推廣費用持續上升,給公司凈利潤帶來了壓力。三是,為了擴大市場份額,比亞迪保險采取了降低車均保費的策略,但低保費與高賠付之間的矛盾逐漸顯現,影響了盈利能力。四是,行業普遍面臨挑戰,新能源車險市場處于蓬勃發展的初期階段,整個行業面臨著高昂的維修成本和定價風險,財險公司普遍面臨盈利壓力。
具體而言,2024年,比亞迪保險綜合成本率、綜合賠付率均超200%。其中綜合成本率為308.81%;綜合賠付率為233.92%,在行業中較為少見。多數財險公司的兩項指標分別在100%、70%上下。
需要關注的是,財險公司的綜合賠付率、綜合成本率超過200%將產生一定的影響。在趙明看來,在財務壓力方面,高賠付率和綜合成本率會導致保險公司財務狀況惡化,可能面臨資金短缺,影響其償付能力和持續經營能力等。
對此,趙明表示,針對降低新能源車險賠付率的問題,財險公司可以采取的應對舉措包括,合理降低維修成本,豐富新能源汽車維修零部件供給渠道和類型,鼓勵推動新能源汽車企業和動力電池企業通過技術開放,提升動力電池的維修經濟性;穩妥優化自主定價系數浮動范圍,優化商業車險基準費率,使保費與風險更為匹配等。
如果以降低新能源車險賠付率角度出發,財險公司也可以從完善保險合同條款入手。上海市海華永泰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孫宇昊律師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如在保單中細化電池、充電樁故障、自動駕駛系統責任等新型風險的免責條款。還可以考慮將車主駕駛行為數據與保費掛鉤,但這要注意符合《個人信息保護法》的相關要求。當然也可以與車企、第三方數據平臺簽訂合法數據共享協議,獲取車輛實時運行數據,用于精準核保與風險預警,但也要符合《網絡安全法》和《汽車數據安全管理規定》等強制性規定。
如何應變
背靠車企大樹,比亞迪保險發力車險市場,可以在業務獲取、費率厘定、理賠估損、維修服務等新能源車險經營環節獲得較大優勢。
趙明分析表示,比亞迪保險可以利用其作為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的優勢,獲取大量汽車和車主數據,實現精準化、合理化的定價和理賠,降低車主保費和車險成本;通過技術開放和自營或授權網絡,提升動力電池的維修經濟性,降低維修成本。
需要關注的是,繼新能源專屬車險破土而出后,為破解該險種發展中多項難題,首個新能源車險指導意見出爐。1月24日,金融監管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交通運輸部、商務部發布《關于深化改革加強監管促進新能源車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深化新能源車險改革,優化產品服務供給,完善市場化條款費率形成機制,充分發揮新能源車險在損失補償、風險減量、風險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相關政策要求的發布,毫無疑問為財險公司乃至行業帶來多重發展機遇。趙明分析表示,其中,政策鼓勵豐富新能源汽車維修零部件供給渠道和類型,通過技術開放提升動力電池的維修經濟性,支持自營或授權網絡向社會銷售三電系統配件。這將有助于降低維修成本,從而降低保費,提高保險業務的盈利能力。政策提出探索建立保險車型風險分級制度,綜合考慮低速碰撞試驗結果、易損零部件價格、常見維修項目工時等因素,推動其與商業車險保費相掛鉤。這將幫助保險公司更精準地定價,減少信息不對稱,提高經營效率。
“同時,也可以建立完善的維修和理賠標準,提升車輛維修和理賠標準化程度;通過駕乘操作規范手冊、視頻引導、現場培訓等方式,提高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結構原理的認識,掌握駕駛操作技巧,了解日常維護要點,推動降低車輛故障率和交通事故發生率。”對此,趙明表示,比亞迪保險需要密切關注市場動態和政策變化,及時調整業務策略,確保在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同時,積極與監管機構和行業協會合作,共同推動新能源車險市場的健康發展。
業內人士也表示,比亞迪保險離不開發揮獨特優勢以應對挑戰。如加強與比亞迪的協同,共同研發針對新技術、新車型的保險方案。嚴格遵守“報行合一”規定,提升服務質量,塑造良好品牌形象,逐步扭轉虧損局面,實現可持續發展。
北京商報記者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