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陳晶晶 北京報道
2024年,保險業在變革中不斷升級。
一年來,多項對保險業未來發展方向產生深刻影響的政策文件相繼發布,其中,保險業《關于加強監管防范風險推動保險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意見》”,即保險業新“國十條”),以強監管、防風險、高質量發展為核心脈絡,為我國保險業的中長期改革發展明確了方向。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以下簡稱“金融監管總局”)局長李云澤在2024陸家嘴論壇上公開表示,我國保險業正處于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過程中。要“推動保險機構堅持內涵式發展、特色化經營和精細化管理,加快由追求速度和規模向以價值和效益為中心轉變”。
在這種變革的關鍵過程中,保險業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也要迎接諸多挑戰,特別在產品、渠道和投資等方面正經歷著劇烈的重塑:金融監管總局披露的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前11月,我國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5.36萬億元,同比增長6.2%;原保險賠付支出達到2.08萬億元,同比增長20.2%。與此同時,機構的大浪淘沙亦在進行時,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內已有1987家分支機構被裁撤。
如何進一步推動保險行業主動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行業正在加快步伐。
做實“五篇大文章”
2024年是保險業深化落實“五篇大文章”之年。2024年5月9日,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導意見》;6月6日,發布《關于推進普惠保險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未來5年,高質量普惠保險發展體系基本建成;10月23日,發布《關于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有關事項的通知》,推動保險公司加快補齊第三支柱養老短板;11月14日,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適老化水平的指導意見》,提出支持保險公司研究提高投保年齡上限,重視70歲及以上老年人保險保障需求……
2024年,保險機構在落實“五篇大文章”上取得了一定成績。據記者梳理,在普惠保險方面,保險公司加大普惠保險研發力度,普惠保險產品類型從最初以農業保險和大病保險為主不斷擴充,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普惠家庭財產保險、靈活用工責任保險……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農業保險為1.64億戶次農戶提供保險保障,大病保險覆蓋人群達到12億人,保險業積累的養老準備金超過6萬億元、長期健康保險責任準備金超過2萬億元。
同時,保險機構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年金、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提高商業長期護理保險覆蓋面,更好滿足人民群眾養老保障和財富管理需求。已有30多家人身險公司推出了圍繞健康保健、慢病管理、就醫服務、重疾管理等,從傳統的就醫理賠延伸至全周期全旅程健康管理服務。
在參與社會治理、助力公共安全保障方面,巨災保險發揮了重要作用。保險公司和地方政府共建地方性巨災保險,將保險機制嵌入到防災減災與應急管理體系中。據監管披露,2024年前8個月,巨災保險共同體為全國4283萬戶次居民提供了近9萬億元的巨災風險保障。
投資實體經濟方面,保險資金的投資方式比較多元,包括債券、股票、證券投資基金、保險資管產品、信托計劃、未上市企業股權、公募基礎設施證券投資基金等。監管披露顯示,截至2024年8月底,保險業通過債權、股權等多種方式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支持達28.8萬億元,同比增長12.2%。
提升風險抵御能力
目前,我國保險業自身正處于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
2024 年前三季度,全行業償付能力保持充足水平,但仍有11家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不達標,多數為中小保險公司,行業內保險機構資本補充的需求和迫切性增加。
記者根據公告統計,2024年,保險公司合計發行資本補充債、“永續債”合計1175億元,在2023年突破千億的基礎上,再達規模高點。例如平安人壽成功發行規模150億元無固定期限債券。平安人壽方面對記者表示:“發行無固定期限資本債券是進一步拓寬保險公司資本補充渠道,提高保險公司核心償付能力充足水平的重要舉措。”
值得一提的是,財險領域,2024年12月,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關于強監管防風險促改革推動財險業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指出,鼓勵財險公司兼并重組,支持有條件的機構“遷冊化險”,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方式出清風險。據悉,這是監管首次明確提出“遷冊化險”,利于未來風險險企的處置更加迅速,縮短時間周期。
有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兼并與重組,是企業面對市場變化、提升競爭力的重要方式。在財險行業內,一些財險公司因為缺乏創新能力或市場適應性,逐漸失去了優勢,甚至面臨破產的風險,通過兼并重組,能夠有效整合業務、簡化管理結構、提升效率。
實際上,要進一步增強保險業的高質量發展動力,必須從轉變發展方式、把握發展規律、夯實發展基礎等方面進行深入改革。這意味著保險公司必須樹立正確的經營觀、業績觀和風險觀,實現從規模驅動向質量驅動的轉變。
2024年,人身險領域持續深入推進“報行合一”,產品預定利率降至“2時代”,在壓降負債端成本的同時,于資產端積極探索發展路徑。
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達32.15萬億元,同比增長14.06%。2024年以來,險資積極涉足權益市場,尋求配置機會。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保險資金運用余額中債券投資余額為15.03萬億元,占比46.74%;股票及證券投資基金投資余額為4.11萬億元,為2013年數據公布以來新高,占比12.8%。
財險領域則推進風險減量工作,從傳統的“等量”補償轉向“減量”風險。記者調研采訪了解到,多數財險公司以“保險+科技+服務”模式實現風險管理前置,其中科技手段成為財險公司開展風險減量工作的主要抓手。
實踐“大保險觀”
在前述陸家嘴論壇上,李云澤提出了一個非常新穎且極具行業發展指導意義的建議——“與時俱進樹立大保險觀”,成為行業關注焦點。多位受訪人士對記者表示,“大保險觀”的提出,意味著保險不僅被視為一種經濟補償手段,而且全方位地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與人民群眾日常生活的各個層面。
踐行“大保險觀”,核心是服務中國式現代化。2024年12月9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要“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培育新質生產力,成為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也是保險業今后一個時期的主線任務。
據了解,2024年,財產保險領域加大探索為科技企業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風險保障、風險管理服務以及資金支持,并圍繞科技發展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探索保險產品創新,包括開發以“芯片保險”“低空經濟保險”為代表的新產品,并逐漸將保障服務拓展至新興科技領域。
數據要素市場化浪潮中,2024年,多家財險公司推出數據資產損失保險;低空經濟起飛背景下,2024年6月,監管指導行業發布了我國首個無人駕駛航空器第三者責任保險示范性條款;8月,人保財險廣東分公司推出了全國首個保障低空經濟產業發展的保險產品……
據監管披露,2024年前8個月,科技保險保費收入已達388億元,為科技研發、成果轉化和推廣應用等科技活動提供了超過7萬億元的風險保障。
大家保險集團原總經理徐敬惠在闡述“大保險觀”時表示,養老保險、健康保險和普惠保險是踐行“大保險觀”的關鍵著力點,也是三大歷史機遇。
記者注意到,為應對居民更加健康、養老保障需求,保險公司2024年紛紛推出了創新性的健康險保障型產品,為住院、特定疾病和功能損傷等多場景提供失能收入損失保障。2024年年末,關于醫保、醫療數據與商業保險共享的利好消息頻頻傳來,或將不久后正式進入落地階段。
多位業內人士對記者分析表示,展望2025年,在實施“健康中國”和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過程中,多元化的保險保障需求將進一步釋放,未來養老、健康保障型產品發展前景十分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