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丨 新浪科技 周文猛
DeepSeek曝火后,一大批圍繞DeepSeek搞錢的生意模式出現了。
目前在淘寶、小紅書、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及知識星球等知識付費平臺上,已經涌現出大量頂著DeepSeek名義進行賺錢的項目,賺錢模式大致可分為三大類:賣課程、賣AI服務、博眼球打造個人IP。三項中,以賣課程最為盛行。
新浪科技發現,在上述平臺中,有數以百計的博主打出了相同的口號:“學會DeepSeek,年入百萬很正常”。
這種盛況像極了一年前的“偽中國AI教父”李一舟。同樣在去年2月前后,以他為首的眾多博主們,通過“不學AI就被淘汰”等販賣焦慮的口號,賺得盆滿缽滿。
業內人士認為,近期號稱DeepSeek幫用戶賺錢的博主,其實跟此前AI賣課是同類人,核心邏輯是給“淘金者賣鏟子”,而且他們的“鏟子”,粗制濫造。
賺錢套路的“三板斧”
通過梳理發現,在眾多的DeepSeek“搞錢”模式中,最為盛行的莫過于借DeepSeek名義進行AI課程售賣。這一模式,與ChatGPT發布后快速出現的大量ChatGPT操作、提示詞編寫課程高度相似。
在淘寶、拼多多等平臺上,目前已經出現大量的DeepSeek使用及快速上手教程,號稱可幫用戶學會使用DeepSeek,價格普遍在10元-20元之間。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這類教程多與DeepSeek的“本地化部署”等AI服務相結合。
此外,也有賣家直接假借DeepSeek名義引流,賣起“小紅書電商玩法”“副業搞錢”等“掛羊頭賣狗肉”的課程,這些課程價格在98元-599元不等,有的則是直接與DeepSeek無關,純粹是借助DeepSeek的市場熱度進行引流。
賣課程之外,第二種較為普遍的DeepSeek“賺錢”方式主要以賣AI服務為主。除了前面與賣AI課程深度綁定的“本地化部署服務”外,目前還有大量運用DeepSeek進行文案創作,再結合?Runway、可靈AI等視頻生成工具直接生成爆款內容、電商圖文,進而提升運營效率或者賺取流量費。
同時,一些懂得程序開發或者智能體開發的人員,也開始結合DeepSeek對相關技術進行開源催生的技術紅利,直接給一些機構和公司做起了智能體開發或大模型調試,開始進行技術收費。
上述兩種賺錢方式外,還有一類不以短期盈利為目的,完全出于漲粉或個人IP打造目的而產出的“博眼球”博主,他們往往主張運用DeepSeek進行爆款IP內容分析,然后進行復制并產出自己的“洗稿”內容,進而提升IP打造成功率。
在這些熱衷于打造個人IP的人看來,這種方式是為了更為長遠的發展考量,希望做出影響力后通過“資源整合”賺大錢。
體驗者:本地化部署,根本不好用
在一些短視頻平臺上,一些博主或者自詡見識廣博的創業導師們,都在吹噓通過DeepSeek可以“年入一兩百萬”,有的甚至于喊出了“年入三五百萬很正常”“上千萬也是可以的”等口號。
眾說紛紜之下,這些教人們用DeepSeek搞錢的課程和方法論們,真的可取嗎?還是純粹只是為了流量或者金錢利益?
在與新浪科技溝通中,有花錢購買了DeepSeek使用教程的用戶直言“虧大了”。該用戶表示:“教程里的內容與網上搜到的內容相差無幾,根本就不具備差異優勢。”而對于一些文案寫作和電商運營的技巧,該用戶的總結是:“按照買到的內容總結,主要靠復制優質內容和制造焦慮,也就是文案創作要懂得‘情緒操控’,同時也要懂得抄襲同行,學會洗優秀同行的內容!”
此外,對于一些電商平臺上主要開展的DeepSeek本地化部署服務,同樣有多位親自購買并嘗試部署的人員吐槽道:“部署非常吃算力,而且能夠部署的模型往往很小,結果用起來很笨,根本不好用。”
該人員對新浪科技表示,“現在英偉達4090顯卡大概能跑32B的模型,但現在大家體驗最爽的其實是全量模型,跑起來要占幾百的顯存,普通消費者本地化部署根本沒有這么大的顯存,遠不如采用一些云服務商已經集成的服務。”
有進行本地化部署服務售賣的客服人員對新浪科技表示:“本地化部署主要針對環境要求不能進行聯網訪問的用戶開設”,但在談及性能與聯網版有多大差距時,相關人員含糊其詞,并未直接回答相關問題。
對于更進一步的技術收費或者個人IP打造,顯然這不是一門短期能夠實現的快速生財之道,能夠真正堅持下去的人,注定只能是少數。
對于上述愈發泛濫的現象,知名科技媒體評論人闌夕分析道:“現在市場上確實有許多教程和AI服務,教你去用AI、用AI寫文案做視頻,從本質上來說,AI解決了大規模生產的能力問題,但想要產出好的內容其實有非常多復雜的步驟,需要去做調教,去做內容的把控,其實很多人是不具備這個能力的,這就導致很多人買了課程學習后,生產出來的東西達不到市場的要求,沒有流量,于是也就有了被欺騙的感覺。”
中關村(4.670, 0.03, 0.65%)科金總裁喻友平指出,“隨著DeepSeek的爆火,一些利用認知差的賺錢方式出現,既要你懂行業,同時也要懂技術,目前國內還是非常缺乏這樣的投入和人才,而且做起來也非常的苦。市場空間是有,但想要真正從中盈利,仍需要花很多時間逐步打磨,難以速成。”
“別再被忽悠了”
這種盛況,在2023年曾經出現過。當時,伴隨ChatGPT橫空出世并引發大部分用戶的興趣,網絡平臺上出現了大量售賣AI課程及相關“生財之道”分享的專家和導師,其中,2024年初備受關注的網紅博士李一舟關注度較高。
彼時,他打著賣AI課程的名號,快速實現了商業變現,年收入超5000萬元,被網友戲稱為“中國AI教父”。不過很快,因為課程質量達不到預期以及售后服務不周等問題,李一舟遭到大量用戶投訴,隨后其個人賬號遭遇全網封禁,課程被全網下架。
在業內人士看來,最近這一波說DeepSeek能夠幫用戶賺錢的博主,其實跟ChatGPT出來時候賣課的人是同一批,本質就是“想賣你課程,賺你的錢”。核心的邏輯類似于為淘金者賣水或鏟子,“能否真正幫你淘到金子并不是目的,關鍵是要把‘鏟子和水賣給你’,這就是他們的目的。”
“別再被忽悠了”,一位有著十年新媒體營銷經驗的人員喊道。在他看來,“無論DeepSeek還是其他AI工具,本質就是一個效率工具,能幫助企業降本增效,但很少能幫助單一個體逆天改命。”在他看來,“能夠用AI去快速賺錢的人,一定是本身水平就不差的人,普通人更應該做的是借助AI去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而不是依賴一堂課去想著暴富或改變命運。”
而對于那些假借DeepSeek名義“掛羊頭賣狗肉”的商家而言,如果一味想著投機斂財,或許也將步入李一舟的后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