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的單押策略在業績彈性上的有效性,已從單押賽道擴散到單押市場。
開年后多只滬港深主題基金排名前列的現象,隱含著基金經理對A股和港股倉位孰輕孰重的考量。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在以港股倉位為核心的港股主題基金表現欠佳背景下,多只滬港深主題基金開年后的業績迅速進入市場前列,這些基金產品大多放棄兩大市場的均衡策略,更多以A股股票和倉位為獲取業績的絕對核心,這種獲取高收益的單押現象也體現在開年后全市場業績最高的產品上,在基金合同可容許最高投50%港股倉位的條件下,相關基金配置的港股倉位甚至不足0.1%。
業內人士認為,當前基金經理對A股倉位“格外珍惜”,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基金業績排名越來越與成長策略、賽道策略緊密相關。同時,港股市場同賽道內個股分化現象明顯,這使得簡單粗暴單押某一行業的策略難以取得好業績。
A股倉位反哺滬港深基金
在基金業績排名壓力逐漸增大的背景下,單押策略連續五年斬獲全市場基金最高收益。這種情況給主打均衡風格的各類基金帶來了不小的競爭壓力,畢竟在這些高收益產品面前,它們的優勢并不明顯。受此影響,越來越多的基金產品在倉位配置上開始強調輕重有別。部分滬港深基金彈性收益迅速提升,這一現象也凸顯出基金經理們開始更加重視單押策略。
Wind數據顯示,開年后業績進入全市場前十的鵬華滬港深新興成長基金收益率已接近13%。該基金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目前的股票總倉位超過90%,但其中絕大部分股票都配置在A股倉位上,前十大重倉股清一色為A股新能源、電動車和機械裝備等制造業公司,基金所持有的港股倉位僅約5%,在港股上的這一倉位比例甚至低于許多A股主題基金所持的港股倉位。
與此同時,考慮到上述基金排名第十的股票倉位約2%,意味著僅有5%的港股股票,亦采取無重點股票、集中分散的策略,無一只港股的股票倉位達到2%的倉位。類似的還有開年后業績排名前列的前海開源滬港深核心資源基金,該基金披露的信息顯示,截至目前該基金的股票總倉位高達88%,但該基金的港股倉位不足2%,在基金前十大重倉股中也無一只港股股票現身,考慮到所持有的全部港股倉位低于2%,這進一步壓縮了單一港股的倉位空間。
此外,開年后在普通股票型基金產品中進入業績前十的寶盈國家安全滬港深基金,其業績的貢獻來源也主要自A股收益,而該只滬港深主題基金本身亦在前十大重倉股中幾乎清一色安排內地股票品種,這種一邊倒的傾向于A股倉位的投資策略,使得該基金在最近的十個交易日中,有七個交易日的凈值取得正收益。
滬港深主題基金偏重于A股股票的策略,也體現在當前全市場業績最高的基金業績上。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目前全市場開年后業績最高的產品收益率已接近25%,盡管該基金合同所規定可將最多50%的股票倉位投向港股市場,但目前這只最強基金所配置的港股股票倉位僅有0.08%,顯示出看好內地市場機會的基金經理甚至不愿“浪費”一個點的A股倉位給港股。
基金放棄均衡,向A股靠攏
A股市場機會顯著強于港股的事實,尤其是單押港股的基金業績表現不佳之際,使得滬港深基金越來越將倉位向A股靠攏。
Wind數據顯示,多只將倉位偏重于港股市場的滬港深主題基金開年業績表現欠佳。北方一家公募旗下的滬港深基金將全部倉位單押港股后,該基金開年后的業績已處于市場墊底狀態。該基金披露的定期報告顯示,這只基金不僅前十大股票倉位中無任何一只A股,其全部所持的股票也無任何一只A股,實際上從滬港深主題基金變成一只港股主題基金。
相對于A股基金最高已取得接近25%的開年收益,大多數港股主題基金開年后尚未取得正收益,目前全市場開年后業績墊底的前十只基金產品,幾乎清一色為以單押港股倉位為特色的基金產品。此外,開年后主動型公募QDII中取得正收益的多只產品,也大多將股票倉位更多的配置在A股市場上,對港股的倉位配置反而興趣平平。以嘉實全球芯片產業QDII為例,該QDII基金的股票倉位只有美股和A股倉位,當前港股為0。
華南地區一位主打港股投資的明星基金經理,在他的港股主題產品上按合同規定全部配置港股倉位,但他在另一只“可A可港”的基金產品中則僅配置了15%的港股倉位。
基金單押賽道難出業績,港股少見一榮俱榮
簡單粗暴的賽道化投資以及業績排名,是許多滬港深主題基金更傾向于A股而非港股的重要因素。
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最近五年,全市場取得最佳收益率的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均采取了單一賽道化的主題投資策略,賽道呈現“一榮俱榮”現象,使得賽道內部少有結構性分化,這意味著基金經理甚至無須采取嚴格的個股精挑細選。看對行業就能獲得最佳基金收益的現象,甚至使得許多排名靠前的基金經理的前十大重倉股高度同質化。在2024年度業績排名中,排名前五的基金產品均將人工智能算力作為核心賽道,且所買入的前十大重倉股大多重合。
與A股市場不同,港股市場很難出現 “一榮俱榮” 的景象。在港股市場中,賽道內部個股之間的機會分布不均衡,甚至存在大幅度分化的情況,這導致在A股頗為有效的賽道化投資策略在港股市場面臨較大的操作難度。在這樣的背景下,個股精選成為影響基金業績的關鍵因素。這意味著,若想在港股市場獲得較高的基金排名,基金經理需要在個股研究上投入更多精力。以 2024 年度收益率最高的一只港股基金為例,其前十大重倉股覆蓋了貴金屬、電商、游戲、汽車、教育、家電、玩具等七個不同的行業賽道。
港股紅利策略重,基金成長策略胃口大
在成長策略連續五年占據基金業績排名前列的情況下,基金經理形成了A股偏成長、港股偏紅利的投資視角。基于這種視角,基金經理更傾向于提高A股的倉位,期望借此獲取具有進攻性的收益。
2025年開年后,多位基金經理在有關港股市場的操作策略上,高股息與紅利無疑成為港股市場投資的主要話題。富國基金海外權益投資部總經理張峰認為,過去一年港股市場回購金額和內資買入金額均創下歷史新高,而恒生指數估值仍處于低位,具備較佳的投資性價比。而華南地區的一位基金經理在解析看好港股市場的邏輯時,也同樣強調港股市場許多股票堪比紅利股的事實,強調挖掘港股龍頭機會是紅利策略的最佳選擇。
而與港股市場的紅利策略不同,基金經理在A股市場則更看重彈性與進攻。摩根士丹利基金人士認為,資金已經開始著眼2025年的布局,2025年市場會繼續改善。而消費數據是否會提升尚需跟蹤觀察,過去半年表現較好的基本局限于以舊換新政策作用的領域,如家電、汽車等,2025年擴品類方向預計會有改善。從長期角度看,消費的增長取決于居民的收入增速和收入預期,股票市場下行風險不大,具備強大產業邏輯的領域一定會受到投資者重視。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基金公司所強調的幾個核心機會方向均指向高彈性領域。其一為AI應用領域。在過去幾年中,AI算力發展迅猛,與之相關的上市公司業績實現了高速增長,預計仍將保持較快的增長態勢。隨著AI基礎建設日益完善,這為AI應用的突破奠定了堅實基礎。即便短期內難以實現顛覆性創新,大量的微創新也會不斷涌現,因此AI應用受到的關注度還會持續上升。其二是困境反轉領域,其中涵蓋軍工、新能源等行業,這些行業出現拐點的概率正在提高。可以明顯看出,上述機會所涉及的賽道公司大多集中在A股市場。這或許預示著,2025年A股市場將繼續成為公募基金挖掘投資機會的重要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