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經營報
本報記者 吳靜 盧志坤 北京報道
近日,一則由中國信達提出的清盤呈請引發融創中國(01918.HK)股價波動。
據了解,此次風波源自一筆3000萬美元的貸款擔保。融創中國對于清盤呈請作出堅決反對,截至目前,最終結果尚未有定論。
《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到,近幾年房地產行業風險事件頻出,遭遇清盤呈請的房企不在少數。清盤呈請多數情況下被債權人用作一種施壓手段,以此來保全自身債權利益。
自出險以來,融創中國一直在尋求債務整體解決方案,并通過出售資產、股東借款、股權融資等方式“自救”。眼下,關于債務二次重組,融創中國正在與債權人進行最后的博弈。
清盤風波再起
1月9日晚,融創中國公告稱,中國信達(香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信達香港”)在香港對融創中國提出清盤呈請,聆訊定于3月19日舉行。
據了解,清盤呈請是指一家企業負債過多時,債權人或公司成員向相關監管部門提交申請,請求將其業務或組織進行清算或解散的程序。清盤的過程中,公司會被接管并以對債權人與股東有利的方式進行管理分配。
此次風波源自一筆3000萬美元的貸款擔保。上述公告指出,融創中國間接全資附屬公司Shining Delight Investment Limited作為借款人,而融創中國作為擔保人,未向呈請人(作為貸款人)償還貸款,涉及本金總額3000萬美元及應計利息。
受此消息影響,1月10日港股開盤,融創中國的股價便急速下挫,收盤報價1.3港元/股,跌幅為25.71%。
匯生國際資本總裁黃立沖告訴記者,債權人提出清盤呈請的常見目的是為了保護自身的債權利益,尤其是在企業面臨財務困境或債務違約的情況下。通過清盤程序,債權人希望能夠通過法律手段對企業的資產進行清算,以便按照法律規定的優先順序分配清算所得,從而盡可能地收回欠款。
實際上,自2021年下半年以來,房地產行業風險事件頻發,陷于債務泥淖之中的房企遭遇清盤呈請并不鮮見。其中包括碧桂園(02007.HK)、融創中國、旭輝控股集團(00884.HK)、龍光集團(03380.HK)、世茂集團等二十余家房企均收到過清盤呈請。
據黃立沖介紹,首先,清盤程序的啟動可能會中斷或延緩債務重組的進程,因為企業需要優先應對清盤程序的法律要求。其次,清盤呈請可能導致企業的信用評級進一步下降,增加融資難度,并對其運營和資產處置造成負面影響。此外,根據香港的法律體系,清盤程序對債權人的保護較為嚴格,尤其是對有抵押的債權人,他們通常不會接受低于抵押品價值的重組對價。因此,清盤呈請可能使得債務重組方案更難以達成一致,甚至可能導致重組失敗。
不過,他也表示,清盤呈請多數情況下被用作一種施壓手段,迫使企業或其他相關方(如政府或股東)采取行動,例如償還債務、提供擔保或加速債務重組談判。事實上,目前絕大多數針對房企的清盤呈請都被撤銷或延期,被判決清盤的僅有中國恒大(03333.HK)、佳源國際等極少數企業。
在此次信達香港提出清盤呈請之前,2022年時,融創中國也曾被持有本金2200萬美元及應計利息優先票據的債權人陳淮軍提出過清盤呈請。不過,該呈請于2023年6月時已被香港高等法院頒令撤銷。
1月10日晚間,融創中國發布公告稱,將尋求法律措施以堅決反對清盤呈請,并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動以保障公司的合法權利。
隨后,資本市場態度有所緩和,1月13日收盤時,融創中國報價1.49港元/股,上漲14.62%;1月14日收盤價1.52港元/股,上漲3.36%。
重組博弈中
清盤風波尚未平息,融創中國債務二次重組正在緊張博弈中。
近日,有市場消息稱,融創中國方面告知債權人,或將無法按時兌付2025年9月到期的美元債,公司正在研究可替代的方案,但目前還未形成方案。
據了解,2022年5月12日,融創中國表示公司無法按期支付四筆美元債的利息,正式宣告債務違約。隨后便開啟了債務整體解決方案,其間還通過利用股東借款、股權融資、出售資產等方式進行“自救”。
2023年11月20日,融創中國宣布完成境外債務的首次重組,涉及本金約90.48億美元的優先票據及其他境外工具或債務,以及應計未付及違約利息等費用。根據當時的化債方案,融創中國百億元境外債務將根據債權人選擇,置換為6筆新上市的美元票據、強制可轉換債券、可轉換債券,及融創服務股權,分別對應57億美元、27.5億美元、10億美元、7.75億美元,完成化債。重組方案的實施,將削減其境外公開市場債務45%左右的規模,為公司提供2—3年的前期償債緩沖期。
與此同時,融創中國境內債務的二次重組也進入了最后階段。
據了解,融創中國境內債務第一輪化債方案于2022年年底通過,共涉及10筆存續的公司債券及供應鏈ABS,加權平均展期期限3.51年。方案顯示,針對已經到期的債務,展期時間由原計劃的3.75年縮短至3年;針對尚未到期的債務,展期時間由原計劃的4.5年縮短至4年。同時對所有債權人先行支付3%本金,并于2023年分兩筆支付。
2024年6月,融創中國將本應在6月、9月兌付的境內債本息兌付時間延后到當年年底。11月,其正式啟動境內債務的二次重組,以期消減債務規模、延長展期期限。根據方案,融創中國總額約為154億元的境內債務通過現金要約收購、債轉股、以資抵債、留債展期四種方式,降債比例超過50%。
其中,在現金要約收購方案中,融創中國擬按每張債券面值20%的價格發起現金要約購回,現金總金額不超過8億元,方案接納債券本金上限40億元。
股票及/或股票經濟收益權兌付方案顯示,融創中國將向特殊目的信托增發特定數量的股票,人民幣100元債券對應融創股票13.5股,預計新股總發行5億股。
在以資抵債方案中,融創中國將設立服務型信托,債券持有人直接或間接享有其控股子公司所持有的特定資產收益權。獲配以資抵債選項的標的債券每100元面值受償金額35元。
最后是展期方案,本金展期9.5年,第5年開始兌付本金,利息部分統一降至1%。另外融創中國擬于2025年年底前安排現金支付1%及對應利息。
不過,債權人能否對二次重組買賬仍存較大不確定性。重組方案公布之后,2024年12月10日,H6融地01、H0融創03率先通過重組表決;12月24日,其旗下四筆境內債務獲得持有人會議表決通過,包括H1融創01、20融創02、H1融創04合計3筆債券和1筆ABS。
2024年12月30日,融創中國方面表示,PR融創01債券重組獲持有人會議表決通過。該筆債券發行于2020年4月,目前余額28.8億元,是融創境內債務重組中單筆金額最高的債券之一。隨后,H1融創03、H融創05重組方案也于近日獲得表決通過。截至目前,僅剩“H融創07”暫未形成有效決議。據了解,H融創07債券余額為20.18億元,融創中國擬于2025年1月21日前重新召集債券持有人會議審議債券重組方案。
“自救”進行時
據中指研究院企業研究總監劉水介紹,近幾年,已有60多家上市房企發生債務違約,由于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違約房企化債和債務重組緩慢。
從化債方式來看,行業已經歷了債務展期、債務重組、逆向混改、破產重整等一系列的化債探索。其中,債務展期曾是多數房企化債的首選。
然而,在債務展期這場拉鋸戰中,房企以時間換空間完成對現金流的救急,并沒有從根本上實現債務削減。
據了解,選擇債務展期的房企主要依靠銷售回款及資產處置作為還債來源。但2024年房地產銷售規模繼續下滑,中指研究院統計顯示,2024年百強房企銷售總額為43547.3億元,同比下降30.6%。以融創中國為例,盡管2024年有上海外灘壹號院等明星項目加持,但其當年僅實現合同銷售額471.4億元,同比下降44%。
與此同時,行業資產價格不斷下降,處置難度加大,在現金流持續承壓下,房企難以履行此前的重組方案。事實上,首批完成境內債務展期的房企中,已有房企6個月內追加兩次展期。
從進行新一輪債務重組的房企來看,更大力度的削債成為主流選擇。比如上述融創中國對于境內債務的二次重組方案,一位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該方案中大比例降債+長展期的舉措,預計最高可實現化債超百億元,為融創走出困境、加速回歸正常經營提供了支撐,更有助于后續債務風險化解、保交付與項目盤活。”
據了解,自出險之后,融創中國已采取多項舉措“自救”,工作重心也轉向化債和全力保交付、保基本運營。2024年,其完成17.01萬套房屋交付,僅次于碧桂園和中海地產。
2024年10月,融創中國宣布與中金國際達成配售及認購協議,通過先舊后新的方式配售現有股份并認購新股份,融資12億港元用于化債。此外,當年12月,融創中國還對昔日合作伙伴萬達集團提出仲裁,追討其此前支付給萬達商管的95億元投資回購款。
過去一年,融創中國持續加快資產處置力度,先后出售旗下武漢甘露山文創城股權、無錫融創茂配套酒店、石家莊中央商務區、哈爾濱冰雪大世界、成都環球中心天堂洲際大飯店等項目。
截至2024年6月底,融創中國總資產為9600億元,總土地儲備約1.45億平方米,其中未售儲備1億平方米,占比69%,多數位于核心一二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