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周頔 ?北京報道? 1月11日,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舉辦以“創新驅動:賦能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經濟”為主題的第26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會上,上海財經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劉元春發表了題為《全球金融風險:表現、根源與治理》的主旨發言。
劉元春指出,當前世界經濟正進入超常規風險全面釋放的新時期,而傳統的金融系統特別是資本資產定價模型,并不能對超常規風險給予恰當的風險定價,并進一步引導資源合理配置,因此要以一個更廣闊、更深刻的風險框架來看待未來世界經濟運行圖景。
近年來全球債務率持續攀升。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債務增加1.3萬億美元,達到315萬億美元,占全球GDP的333%,創歷史新高。而新興市場債務激增至105萬億美元的空前高位,比十年前增加55萬億美元。
在劉元春看來,這是當下全球金融領域的超級問題。“全球債務已超過300萬億美元,占GDP的比重接近340%。應該說,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步入這樣一種債務環境。如果我們把全球比作一個家庭,這種超級債務勢必意味著超級的結構調整。”他說。
劉元春指出,全球債務攀升中,政府部門債務上漲是核心原因,而根本原因則在于整體效率與投資收益率在下降。談及破解之道,他認為,一方面要大規模削減支出,另一方面要通過技術創新來穿越債務周期。
事實上,從全球范圍內觀察,新一輪結構性改革的浪潮已至。
劉元春表示,在我國,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拉開了新一輪改革的序幕。在美國,除了關稅變化外,圍繞政府效率提升、再工業化的一系列改革也引人關注。此外,阿根廷、越南、歐盟也提出或已推進多項結構性改革。
劉元春認為,當前,世界競爭的表象是政治競爭,中間層是技術競爭,但底層一定是改革的競爭,而改革競爭一定是聚焦目前的幾大結構性主題而展開的。他特別強調,結構性改革也許是這一輪全球競爭的核心落腳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