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洛尼政府的政策變化無疑反映了西方對中國崛起的復雜態度,但在全球化進程中,中歐關系的深度合作仍具備廣泛的可能性,特別是在經濟和文化領域。
過去一年,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意大利,同時也走訪了其他幾個歐洲國家。身臨其境,讓我對歐洲的歷史與現實有了更深的理解。
中歐關系的深度合作仍具備廣泛的可能性
2024年的美國大選無疑是全球關注的重大事件,但結合我在意大利的經驗,我認為梅洛尼兩年前當選意大利總理,或許更能成為西方政治風向變化的標志。作為極右翼的代表,梅洛尼如今被一些媒體稱為“歐洲最有權勢的人”。在以短命和更替頻繁著稱的意大利政壇,梅洛尼政府的穩定格外引人注目。
與此同時,德國和法國的政府都面臨著不小的動蕩,尤其是德國,默克爾時代在歐洲的領導地位已不再。而2024年6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中,右翼政黨獲得了更多席位,梅洛尼也因此成為歐洲議會中右翼黨團的重要代表。從默克爾到梅洛尼,權力的轉變反映了歐洲政治力量的變化,右翼的崛起正是其中極為顯著的一部分。
與德國二次世界大戰后對法西斯的徹底清算不同,意大利對法西斯遺留勢力的態度較為模糊。意大利政府的組建通常需要跨黨派的妥協,許多原法西斯黨成員在戰后并未被完全排除出政治生活。由于經濟重建和社會動蕩,某些法西斯主義的思想和組織形式在地方層面依然活躍。這一點從兩國對待法西斯時期歷史遺跡的方式也可見一斑。在德國,法西斯遺跡常被明確標注,處處充滿對歷史的反思與警示,任何納粹標志都被嚴格清除或禁止。然而在意大利,墨索里尼時期的許多標志性建筑和紀念物卻被完整保留。羅馬南部的EUR區和北部的意大利廣場都是這一時期的遺存,這些地方遠離市中心,游客稀少,卻是了解法西斯歷史的重要場所。
盡管當前右翼勢力逐漸崛起,但我并不認為歐美的右翼甚至極右翼,能夠重走法西斯之路。
今天的右翼崛起,更多是對過度“政治正確”的反彈。歐美的“白左”主要代表文化左翼,而非傳統意義上的階級斗爭型左翼。他們強調多元主義、女性主義和環境保護等議題,形成了新一波的政治正確浪潮。而右翼的崛起反映了歐洲在面對移民危機、經濟不平等以及全球化帶來的挑戰時的深層次不安。許多中下層選民對傳統的社會保障和移民政策感到失望,右翼政黨的民族主義和保護主義立場正好回應了他們的訴求。而且,右翼勢力的崛起對中歐關系的影響也并不像一些人預期的那樣劇烈。
梅洛尼政府在2023年12月退出“一帶一路”倡議,但這一調整更像是技術性調整,而非政策方向的轉變。2024年7月,梅洛尼訪華,11月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緊隨其后,再次展現了意大利對中意合作的強烈意愿。這一系列訪問為中意關系帶來了許多合作機會,而中方始終以理性和熱情回應,使得雙方關系向更加務實、密切的方向發展。梅洛尼政府的政策變化無疑反映了西方對中國崛起的復雜態度,但在全球化進程中,中歐關系的深度合作仍具備廣泛的可能性,特別是在經濟和文化領域。
在意大利期間,我感受到當地人的熱情,也察覺到部分人對中國的刻板印象。但總的來說,歐洲國家對中國文化的接受度正在逐漸提高。2024年農歷新年時,我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主干道上看到慶祝春節的紅色燈飾,仿佛置身中國街頭。更讓我驚訝的是,在西班牙托雷多古城,一支完全由西班牙當地白人組成的舞獅隊表演,讓我感受到春節正逐漸成為全球性的節日。在意大利,我所在的大學由歷史上的中意交流使者利瑪竇創建,是歐洲最早的中國研究機構之一。如今,該校已發展為提供30多種語言教學和進行歐亞非區域國別研究的重鎮,漢語和中國研究更是熱門專業,許多意大利學生選擇學習漢語。
我的“語伴”來自意大利南部一個相對閉塞的小城Fasano,她提到,她的父親建議她學習漢語,因為父親認為中國將會在世界舞臺上扮演重要角色。這種樸素卻富有遠見的建議,折射出南意小鎮居民對外界的關注,也讓我更加感受到中意兩國普通人之間文化交流的深遠意義。而對我來說,學習意大利語的動力不僅在于其極具音樂性的魅力,更因為它是我深入了解意大利社會與文化的鑰匙。
現代歐洲正在歷史反思和復雜現實困境中尋求自我重建
那不勒斯,這座南意最大的城市,是我這次意大利之行的常駐地。這里的歷史積淀與自然景觀堪稱絕美——無論是無敵的海景,還是古老的教堂與龐貝遺址,都讓人不禁聯想到歌德的名言“朝至那不勒斯,夕死可矣”。然而,那不勒斯不僅充滿了風情,也伴隨著來自犯罪的陰影,尤其是長期困擾這座城市的黑手黨和政治腐敗問題。
南意的經濟相對落后,并不是所有大學生入學時都能配備筆記本電腦。有些南意人會去經濟相對發達的北部做“北漂”。歷史遺留下來的政治結構和社會分裂,至今仍深刻影響著城市的面貌。大學周邊墻上的涂鴉,有格瓦拉的圖像和共產主義口號。中央郵局的建筑風格是典型的法西斯美學,上面也還留有墨索里尼時期的刻字。火車站前混亂嘈雜,是各種膚色的移民聚集地。
在這座城市,歷史的遺存與現代的矛盾交織在一起,成為意大利南北差距和社會問題的典型縮影。南意本來是左翼的大本營,但近來右翼尤其是梅洛尼的兄弟黨的影響力有所上升。
這與《那不勒斯四部曲》中描繪的南意社會密切相關。小說描述了那不勒斯在二次大戰后到21世紀初的社會變革過程,涉及政治、社會、經濟的變化以及個人命運的起伏。意大利的歷史在劇烈的社會變化中緩慢前行,今天文化、政治和人性的問題依然根深蒂固。《那不勒斯四部曲》也被認為是一部女性主義小說,我剛到意大利不久就爆發了全國范圍的游行,哀悼一名因為男友的控制欲而被殺害的女大學生。我驚訝地得知,意大利是西方國家中女性被謀殺比率最高的國家。在這樣的背景下,意大利電影《還有明天》成為其2023年的票房冠軍,就像去年國內的《好東西》一樣火爆。
西西里也是我此行的一個重要目的地,我在西西里的錫拉庫薩迎來了2024年元旦,這里是雅典遠征軍折戟沉沙的地方,也是柏拉圖嘗試實踐理想國的地方。南意曾是古希臘時期大希臘的一個重要部分,許多城市包括那不勒斯都源于古希臘人建立的殖民地,今天還保留著不少古希臘遺跡。西西里的阿格里真托,保存著最完整的古希臘神廟群。而今天,成千上萬的移民主要通過非法途徑,從西亞和北非渡海到達西西里。在西西里的大城市如巴勒莫和卡塔尼亞,我看到了一些具有多元文化特色的社區,移民的社會融入仍面臨許多挑戰。在這里,歷史的層疊不僅展現了深厚的文化積淀,也揭示了當下社會在處理移民問題、經濟挑戰和文化融合時的復雜性。
羅馬是我這次意大利之行的起點和終點,也是我在歐洲最難忘的城市之一。作為“永恒之城”,羅馬承載了從古羅馬帝國、中世紀到文藝復興的悠久歷史,幾乎令每一步都成為時光的穿越。然而,羅馬吸引我的,更是它在現代性面前所呈現出的矛盾與復雜。
羅馬的現代面貌,正如電影《絕美之城》中所展現的那樣,充滿了浮華與幻滅的交織。影片中的主人公杰普在奢華的社交圈中游走,盡管見識過無數世事,卻依然無法逃脫那種由空虛和疲憊構成的內心世界。這種情感上的矛盾,也類似于當前歐洲這片土地上的迷茫與困惑。我模仿著主人公杰普漫無目的地在這座城市里徜徉,從電影的角度看現實,又從現實的角度思考電影。
今年新年,我在廈門觀看了由意大利劇團帶來的音樂劇《卡薩諾瓦》。這次演出堪稱視聽盛宴,受到廈門觀眾的熱烈追捧。作為一部面向大眾的當代音樂劇,談不上思想有多深刻,但卡薩諾瓦這個歷史人物在意大利文學藝術中屢屢被重塑,今天已經成為一個存在多重解讀的文化符號。其所承載的社會討論,是一種對權力與自由、歷史與現實之間緊張關系的反思。尤其是在帕索里尼的同名電影《卡薩諾瓦》中,成為自由與權力、性別、欲望之間復雜關系的集中體現。從某種意義上看,卡薩諾瓦所代表的“權力挑戰”,也恰如今日意大利及更廣泛歐洲社會中政治與文化的潮涌。
從卡薩諾瓦到梅洛尼,從那不勒斯到西西里到羅馬,我感受了現代歐洲正在歷史反思和復雜現實困境中尋求自我重建,探索在多元文化碰撞中對待傳統價值觀。每一座城市的風貌,都是這些問題的具象化。而這些不僅是意大利和歐洲的命題,也是全球范圍內政治與文化變革的挑戰。
(作者系廈門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