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李玉雯????每經編輯 張益銘
金價節節攀升之下,除了金店客流火爆,正值“開門紅”奮戰階段的各大銀行也迎來貴金屬的銷售旺季。記者從某大行網點負責人處了解到,貴金屬中收整體有明顯增長,據其透露,1000克投資金條創造中收約1萬元,工藝更復雜的金條100克便可創造萬元中收。
黃金產品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目光,記者日前以投資者身份走訪上海地區多家銀行網點發現,銀行的黃金產品主要包括實物金、積存金,以及掛鉤黃金的結構性存款、理財、基金等。除了以投資金條為代表的實物金,積存金也受到不少投資者青睞。而在金價持續攀高之際,陸續有銀行對積存金業務進行調整,包括調降利率、提高認購門檻等。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銀行推出以提取實物金條為目標的黃金積存定期產品,例如招行金生利、興業銀行的添利金條、交行金生金,購買并持有一定期限后還可獲得約定的到期黃金克重收益。隨著金價連番上漲,已有銀行計劃對此類產品進行調整。
記者獨家獲悉,招行將對旗下金生利產品進行改造。該產品當前買入100克,1年后可提取101克投資金條,即到期增加1克。有理財經理告訴記者,接到招行總行通知,金生利即將改造為2年期,即滿2年增加1克,預計下周改造完成上線。
此外,在記者咨詢過程中,多位理財經理更強調黃金在資產配置中的保值作用,有股份行理財經理表示,如果是為了短期賺一波快錢,現在性價比并不高,另一位股份行理財經理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并且推薦積存金活期定投,以平滑價格波動帶來的投資風險。
不同銀行積存金各具特色,有理財經理建議定投平滑風險
金價一路高歌猛進,吸引了不少投資者的目光,不少銀行理財經理每日在朋友圈更新當日金價,包括實物金條、熊貓金幣、婚嫁飾品等系列。
除了實物金,投資門檻更低、交易靈活便利的積存金也受到不少投資者青睞。“買的人很多。”有股份行理財經理說道。從積存方式來看,目前有活期積存和定期積存兩種方式,適合中低風險偏好、有中長期資產配置需求的人群。“在當前的黃金價位,我們對大部分客戶會建議做積存定投,這樣可以平滑價格波動帶來的投資風險。”前述理財經理表示。
記者注意到,隨著金價持續攀高,陸續有銀行對積存金業務進行調整,包括調降利率、提高認購門檻等。例如,招商銀行對黃金活期和定期利率下調幅度在9~30個基點之間;中信銀行下調個人積存金利率23~58個基點。在起購門檻方面,包括中國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多家銀行上調積存金起購點。以中國銀行為例,該行將積存金產品最小購買金額由650元調整為700元。
博通咨詢金融行業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對記者表示,當前影響黃金市場運行的不確定性因素較多,機構出于自身判斷對積存金業務進行相關調整,此舉也有助于減少投資者的投機行為,降低潛在市場風險。
在記者走訪過程中,不少理財經理向記者推薦了以提取實物金條為目標的黃金積存定期產品,例如招行金生利、興業銀行的添利金條、交行金生金,此類產品適合有實物金條配置需求但短期內不急于提金的客戶認購,因為持有到期可獲得黃金克重收益,比直接購買實物金條價格更劃算。
記者注意到,不同銀行在此類產品上設定的期限、交易規則等有所差異。例如,購買交行金生金100克,投資期限180天,到期后可提出101克的沃德投資金條一根,到期后也可隨時賣出。該產品到期前不可提貨或賣出,到期后獲得收益,也可繼續持有,但克重收益不再增加。
購買招行金生利(經典款)100克,投資期限需滿一年后,才可提出1根101克的經典款招行金投資金條。不過,該產品的選擇更為靈活,產品到期前可以根據需要提取金條或贖回變現,滿足資金流動性需求。在產品到期后,可提取金條或繼續持有,也可贖回變現或轉黃金賬戶。記者查閱招行App看到,金生利系列投資期限均為1年,規格則有100克~5000克不等,到期增加的克重為每100克增加1克。
興業銀行的添利金條也有不同的克重規格,在20克~10000克間不等,投資期限選擇更多,有6個月、1年、3年,該產品到期后如果選擇繼續持有,繼續持有期間還可獲得額外的黃金份額收益。
類似的產品受到不少投資者青睞,在記者咨詢時,有股份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當天正好有位高凈值客戶大手筆買入此類產品,金額約1000萬元,但這位理財經理同時也強調,無需將太多資產布局在黃金上。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金價連番上漲,已有銀行計劃對此類產品進行調整。記者從理財經理處獲悉,招行總行通知將對金生利改造為2年期,即購買100克金生利由持有1年增加1克改為持有2年增加1g,預計下周改造完成上線。
黃金投資還能否上車?業內:若為了短期賺快錢,性價比不高
“金價”屢創新高,成為新年以來頻頻登上熱搜的關鍵詞。2月11日,國際現貨黃金(倫敦金)創每盎司2942.70美元的盤中歷史新高,這也是國際現貨黃金價格今年年初以來第八次刷新歷史高位,COMEX黃金期貨盤中也觸及歷史最高點2968.5美元/盎司。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在研報中提及,避險情緒是近期金價大幅上漲的主因,尤其是特朗普關稅政策加劇市場不確定性,進而推升黃金的避險屬性;受FOMC會議偏鴿及美國GDP數據低于預期的影響,實際美債收益率走低,也推升黃金價格;此外輿論對“去美元化”的關注或也放大金價漲幅。
從機構對金價的預期來看,花旗將2025年黃金平均預測從2800美元/盎司上調至2900美元/盎司。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CIO)認為,在不確定性加劇、全球降息周期延長以及投資者和央行需求強勁的情況下,黃金將在全年繼續受到支撐,將未來12個月的金價預測上調至3000美元/盎司。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黃金常與保值屬性掛鉤,但其作為投資產品實際價格的波動往往較大,隨著金價屢創新高,當前黃金投資還能不能“上車”?
“風險肯定是存在的,畢竟黃金價格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如國際政治局勢、經濟數據、貨幣政策等,波動仍然會較為頻繁。”王蓬博對記者表示,目前從國際地緣政治角度看,黃金作為避險資產的需求是上升的,其次如果投資人希望通過多元化投資來降低整體風險,也可以配置一定比例的黃金。
而這一比例如何衡量?在記者走訪銀行的過程中,多位理財經理認為黃金在總資產中的配置比例在5%~15%區間較為合適。有股份行理財經理表示,如果是為了短期賺一波快錢,現在性價比并不高,配置黃金目的在于保值,實現資產均衡配置,需要能夠承受短期波動。
記者注意到,黃金熱度高居不下,建行和工行均在12日發布了風險提示。建行在公告中提醒客戶,“提高個人黃金積存等貴金屬交易業務的風險防范意識,合理控制倉位,及時關注持倉情況和保證金余額變化情況,理性投資。”工行也提醒客戶,加強對貴金屬市場與價格走勢的關注,并密切關注代理上海黃金交易所競價交易業務保證金賬戶資金變動情況。
前述大行網點負責人對記者表示,建議想投資黃金的客戶重點關注價格、流動性兩方面,“比如投資金條,考慮到變現,需要關注回購渠道等。”記者注意到,近期多家銀行推廣黃金回購業務,回收自家銷售的黃金產品,個別還拓展了回購范圍,支持其他銀行或特定黃金品牌產品變現,但回購價格有所差異。
想要分散風險,掛鉤黃金還有這些玩法
除了直接投資實物金和積存金,銀行還有掛鉤黃金的結構性存款、理財等產品可供投資者選擇,適合既想參與黃金投資又想避免直接承擔價格波動風險的中低風險偏好人群。
記者注意到,當前部分銀行有掛鉤黃金的結構性存款在售,期限在6天~360天不等。例如,興業銀行App上展示了多款掛鉤黃金看漲的人民幣結構性存款,起購金額均為1萬元,收益區間分為兩檔和三檔。
以一款180天期限的產品為例,掛鉤標的是上海金兌人民幣,收益分為三檔。若期末觀察日掛鉤標的價格(簡稱“期末價”)小于期初觀察日掛鉤標的價格(簡稱“期初價”)*86%,則產品年化利率為1.4%;若期末價大于等于期初價*86%,且小于期初價*105%,則產品年化利率為2.2%;若期末價大于等于期初價*105%,則產品利率為2.23%。
從歷史收益情況來看,這些掛鉤黃金的結構性存款產品大多能取得中檔或高檔利率,相較同期限銀行存款利率更有優勢,如當前多數銀行半年期存款利率僅1.25%~1.5%。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結構性存款的優勢在于保本,并不能保證實現高檔利率。理財經理也提醒,在選擇掛鉤黃金的結構性存款時不能只關注最高收益率,也要看產品的高收益觸發條件是否合理,結合市場行情綜合判斷。
此外,投資掛鉤黃金的理財產品,也是一種既能把握黃金上行收益,也能分散、緩釋直接投資黃金風險的方式。
記者注意到,掛鉤黃金的理財產品主要有兩類,分別是“固收+黃金”和掛鉤黃金標的的結構化理財產品。
其中,“固收+黃金”產品投資于固收資產的部分不少于80%,一般以債券資產打底獲取較為穩定的票息收益,黃金的投資比例較少,約5%~10%,黃金價格波動對產品整體收益影響有限。
結構化黃金理財產品除了配置固收類資產外,會將該產品從投資固收類資產中獲得的收益投資于掛鉤黃金的期權,這種策略下無論黃金價格是漲是跌,投資者最大損失僅限于期權費用,風險相對可控。此類產品適合于追求安全底線,對黃金投資有一定見解并希望資金靈活運作的投資者。
例如,招銀理財在結構化黃金理財產品中支持各類結構定制,包括不限于自動觸發、二元結構、鯊魚鰭等結構,截至2025年2月,有多款產品敲出或期末觸發高收益,自動觸發結構平均終止收益約為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