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產業鏈都在關注的比亞迪“天神之眼”發布會,終于在2月10日晚間揭下了神秘的面紗。
作為全國最大的內資車企,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企業,比亞迪在智駕上的任何動作都將引發行業格局的改變。此次,比亞迪將應用于仰望、騰勢等旗下品牌的高端智駕系統“天神之眼”,下沉到10萬以上全系列及大部分10萬以下車型,無疑將令智駕配置躋身為未來消費者選購新能源車的決定性參數,其對整個行業都有著帶動作用。
據悉,比亞迪天神之眼技術矩陣分為天神之眼A、B、C三套,分別對應比亞迪智駕系統DiPilot 600、DiPilot 300和DiPilot 100。但由于此前天神之眼已經配置于仰望、騰勢以及比亞迪中高端產品王朝漢系列,因此本次發布會的重點在于通過天神之眼B、C對10萬級別車型和10萬以下大部分車型全覆蓋。
因而,“智駕下沉”成為了比亞迪此次發布會的關鍵詞。
資本市場上,比亞迪(002594.SZ)在經過數個交易日的上漲之后,漲勢暫時停止,但其僅2月四個交易日內已經上漲20%,市值再度逼近萬億水準。而被認為與“智駕下沉”息息相關的智駕產業鏈企業,如高清車載攝像頭企業聯創電子(002036.SZ)、線控底盤企業伯特利(603596.SH)、激光雷達企業速騰聚創等近期也頻頻受到資金眷顧。
幾家歡喜幾家愁——一度因被列入騰勢“天神之眼”系統供應商的黑芝麻智能,在發布會預告披露后一天一度暴漲50%以上,但因不被看好獲得足量“天神之眼”定點份額,隔日就出現恐怖的“腰斬”走勢。
另一方面,此次比亞迪“天神之眼”全系上車均是在對原車型不降價的基礎上完成的。聯系去年年底比亞迪對傳感器企業大規??硟r,成為“天神之眼”供應商勢必將面臨“以價換量”的難題。
天神之眼價值鏈
解讀比亞迪的“天神之眼”產業鏈,仍要從發布會透露的天神之眼配置體系來看。
一般來說,智駕環節的主要固件成本包括感知域、控制域和執行系統。其中感知域主要為傳感器組合,包括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超聲波雷達和高清攝像頭等;控制域主要由算力芯片組成的域控制系統為主;而執行系統主要包括線控轉向、線控制動等線控底盤系統。
從智能駕駛性能的角度,雖然激光雷達能提供精準的4D造影能力,但其亦需要耗費巨大的點云算力,因此控制域算力冗余將極大程度決定智駕系統可以配置的傳感器組合,以便達到高階智能駕駛需要的智能駕駛靈活性與靈敏度。
而由于執行系統的性能差異并不巨大,因此天神之眼三套智駕方案的差異主要在傳感器與算力。
根據發布會,天神之眼A、B、C三套智駕方案,分別參照高端、中端、低端路徑配置于比亞迪品牌車體系。其中天神之眼A配置600TOPS算力平臺,3顆激光雷達、5顆毫米波雷達、12顆超聲波雷達、多枚攝像頭;天神之眼B配置300TOPS算力平臺,1~2顆激光雷達、5顆毫米波雷達、12顆超聲波雷達。而天神之眼C配置100TOPS左右算力,方案則采用了5顆毫米波雷達、12顆攝像頭。
而由于此前比亞迪高端車型已經普遍使用了高級智駕系統,因此此次發布會的受益者,主要是天神之眼B、C覆蓋車型的供應商。
根據方正證券的測算,比亞迪2025年預計汽車銷量將達到500萬臺,其中天神之眼B方案、C方案預計搭載量分別有望達到70萬套和251萬套。該機構還指出,按照去年前三季度情況,比亞迪體系激光雷達配置率不到1%、智能駕駛域控制不到3%。
如果僅按這一數據粗略測算,光天神之眼B、C方案就將有望令比亞迪系列車型激光雷達配置率提升到14%,智能駕駛域控制則有望完成七成以上的覆蓋率。
進一步講,如果比亞迪天神之眼成功策動OEM“友商”效法,普及智駕基礎配置,激光雷達、智能駕駛域控制等低滲透智駕硬件有望迎來指數級別的需求增量。
誰最受益
“天神之眼”的受益方會是誰,記者綜合業內人士觀點發現,包括SoC芯片智駕域控制器、激光雷達等車載傳感器企業,目前存在較高的確定性。
芯片方面,天神之眼A、B系列明確分別搭載英偉達Orin-X芯片系統,其中A系列用量達到兩顆SoC、B系列為一顆。
C系列為比亞迪的“跑量”系列,也是本次發布會智駕下沉影響最為深遠的系列。目前C系列SoC將使用英偉達Orin-n和地平線芯片,其中地平線芯片型號或根據不同車型配備不同性能SoC。
而圍繞SoC的智駕域控制器,部分行業人士猜測或由德賽西威和比亞迪子公司比亞迪電子提供。但近期有消息稱比亞迪于2024年12月“突擊”投資了大疆旗下卓馭科技,而后者為大疆智能駕駛業務板塊獨立組建的法人,因此未來大疆也有望分得“天神之眼”域控制器的一杯羹。
激光雷達方面,雖然僅天神之眼A、B系列會配置激光雷達,但相比原先僅少數車型配置,此次激光雷達應用有望下沉至比亞迪15萬級別車型也讓人賺足眼球。
激光雷達市場無疑將由禾賽、速騰聚創兩家雙巨頭分食。記者還注意到,在“天神之眼”發布會結束之后,禾賽、速騰聚創分別發布海報或博文,證實其作為比亞迪供應商身份參與“天神之眼”。
也有分析認為,由于速騰聚創激光雷達的單價更低,因此前者相比禾賽更可能在比亞迪跑量車型中占到較高的份額。
攝像頭方面,接連大漲的聯創電子無疑是其中最為受益的一方。雖然公開資料顯示比亞迪子公司和四維圖新等公司為比亞迪汽車供應前視攝像頭,但據記者從行業人士處了解,兩家公司均為方案整合商,即Tier1,其產品仍然來自包括聯創電子在內的光學設備供應商。
“OEM供應商都會有A/B角備選,所以大家都會有一些增量。但重要的是誰占大頭?!蹦潮葋喌瞎倘耸肯蛴浾呓忉?/p>
近期也有分析認為,“天神之眼”初期產能提升困難,因此短期廣泛合作供應商是大概率事件。但同時,比亞迪致力于將高價值部件自研,因此未來非參控股體系企業獲得大量供應鏈份額的可能性很低。
當然,認為智駕產業鏈井噴會讓比亞迪“贏家通吃”的觀點也站不住腳。前述行業人士告訴記者,一般而言OEM即便自己體系供應一部分,仍然會保持與外部供應商的合作,維持供應鏈的調整能力和對前沿技術的嗅覺。
“總體而言,我覺得這是把蛋糕做大的一次嘗試”,前述人士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