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崔文靜 實習生張長榮 北京報道? 歲末年初并非上市公司更換會計所的高峰期,而2024年與2025年之交,換所的上市公司數量卻著實不低。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綜合Wind數據等梳理發現,在2024年12月1日—2025年1月8日的不足40天內,至少130家A股上市公司官宣更換會計所。
“相較于往年,這次更換會計所的上市公司數量格外多。”某知名會計所合伙人告訴記者,“2024年四家會計所被‘資格罰’,是換所上市公司數量大增的關鍵所在。”
2024年5—10月間,大華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大華”)、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天職國際”)、普華永道中天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普華永道”)、亞太(集團)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亞太”)四家會計所先后被暫停相關業務資格;亞太暫停一年,時間最長,其余三家為六個月。而在此之前的四年間,曾被暫停業務資格的會計所僅有北京中天華茂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中天華茂”)和深圳堂堂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深圳堂堂”)兩家。
根據受訪人士分析,對于上市公司而言,如果聘用的會計所被暫停業務資格,尤其是暫停資格時間覆蓋年報審計高峰期的每年1—4月區間。如若上市公司不更換會計所,其正常審計業務的推進大概率將受影響。即使業務推進不受波及,會計所因業務資格暫停而導致的聲譽下降,也是一些央國企和大型上市公司的在意之處。
在2024年12月1日—2025年1月8日間更換會計所的130家上市公司中,原聘會計所2024年被暫停業務資格的多達68家,占比過半數。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不少2023年年報被出具非標審計報告的上市公司選擇更換會計所。上述130家換所上市公司中,2023年年報收到非標報告者共計14家,占比10.77%。
過半數被“分手”會計所曾遭“資格罰”
根據受訪會計所資深人士介紹,每年6—8月是上市公司調整審計機構的主要時期,1—4月是上市公司年報審計的關鍵階段。因此,往年的歲末年初,更換會計所的上市公司雖也有之,但整體數量相對不多。
然而,2024年年末至2025年年初,諸多上市公司選擇更換會計所。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綜合Wind數據等統計發現,在2024年12月1日至2025年1月8日的不足40天內,至少130家上市公司發布會計所變更公告。
為何如此多的上市公司更換會計所?某會計所合伙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這與過去鮮有會計所被暫停業務資格,而2024年四家會計所被給予“資格罰”密切相關。
2024年最早被暫停資格的是大華,其因在金通靈(維權)年度財務報表審計期間未能勤勉盡責,自2024年5月起被暫停從事證券服務業務6個月。
2024年8月,受奇信股份2015年至2019年連續5年財務造假波及,天職國際同樣被暫停從事證券服務業務資格6個月,暫停時間為2024年8月至2025年2月。
2024年9月,普華永道處罰落地,亦被給予長達6個月的“資格罰”。由于早在罰單落地數月前,市場即普遍認為普華永道難逃重罰,因此在2024年二、三季度已經有諸多上市公司選擇與普華永道提前“分手”。
2024年10月,2024年第四家被暫停業務資格的會計所出現。根據財政部網站2024年10月12日消息,亞太因存在多項執業質量問題,被暫停經營業務12個月,成為四家會計所中被罰最多者。
值得注意的是,除去2024年被暫停業務資格的四家會計所,近五年以來,被施以“資格罰”的會計所僅有中天華茂、深圳堂堂兩家。
“更早年間,也曾有會計所被暫停業務資格,但暫停時間大多為2至3個月,暫停時間長達半年的較為少見。”受訪會計所合伙人告訴記者。
正是因為四家會計所于2024年被同時暫停業務資格,導致近期選擇更換會計所的上市公司較往年同期更多。
上述130家官宣變更會計所的上市公司中,原聘會計所為2024年遭受“資格罰”的四家會計所之一的多達68家,占比52.31%。
其中,選擇與大華、天職國際“分手”的上市公司數量相對更多,分別為31家和23家。在受訪人士看來,這與二者原有上市公司客戶數量較多有關。
“有些上市公司換所并非因為‘資格罰’,而是已經聘用該會計所多年,按照規定需要更換新的審計機構。”受訪人士補充道,比如,選擇與大華告別的惠倫晶體、際華集團、萬里石等多家上市公司,即將換所原因描述為“審計團隊已連續5年為公司提供審計服務”。
選擇與亞太分手的上市公司數量相對不多,僅有9家。不過,與其他會計所相比,與亞太“分手”的上市公司在公告分手原因時,更多提及“原聘會計所被暫停經營業務12個月”一事,群興玩具、賽為智能(維權)、共進股份、潤達醫療皆如此。
“大華、天職國際、普華永道相關業務資格被暫停的時間是6個月,亞太則為12個月。聘任其他三家會計所作為審計機構的上市公司,如果不更換會計所,2024年年報審計尚且有望大致如期推進;而聘任亞太為審計機構的上市公司,如不更換會計所,2024年年度審計報告大概率將‘難產’。這也是亞太的客戶改聘會計所時選擇道出真正‘分手’原因的重要因素。”受訪人士分析道。
需要注意的是,受訪人士同時提到,亞太可能面臨解散。自2024年11月起,亞太已累計注銷分支機構11家。
由于普華永道所服務的上市公司以央國企、大型民企為主,此類公司對審計機構的聲譽格外重視,其中諸多早已另聘他所。因此,2024年12月以來公告不再聘任普華永道的上市公司數量不多,截至1月8日,僅有致歐科技、云鋁股份、隆基綠能、中銀國際、ST華通(維權)五家。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東易日盛、節能鐵漢兩家上市公司選擇新聘大華作為審計機構;其余三家2024年被暫停資格的審計機構,2024年12月1日—2025年1月8日間未曾獲得新上市公司“牽手”。
超一成換所企業2023年年報被出具非標意見
細察2024年12月1日—2025年1月8日間選擇改聘會計所的130家上市公司可以發現,除了過半數原聘會計所2024年曾被給予“資格罰”,其還具有一大特點——超一成上市公司2023年年報被出具非標意見。
根據Wind數據,杉杉股份(維權)、*ST恒立(維權)、*ST富潤(維權)、 東易日盛等14家上市公司官宣更換會計所,其2023年度均未能獲得標準意見的審計報告。
“上市公司被出具非標意見后,一般情況下都會進行整改,并希望會計所在下一年度為其出具標準意見。為了更好實現獲得標準意見的目標,上市公司在確定新一年度審計機構之前,通常會事先與審計團隊進行溝通,看其是否同意出具標準意見。如果難以達成共識,上市公司與會計所往往會‘和平分手’——上市公司更換會計所,并以一個對雙方均較為友好的理由解釋換所原因。”受訪會計所合伙人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該合伙人同時提到,少數情況下,也會存在原會計所認為經過整改后的上市公司已經基本具備被出具標準意見的條件,但該會計所人手有限,因此上市公司選擇更換會計所的情形。
2023年年報被出具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的上市公司*ST恒立,在2024年12月30日官宣更換會計所時即表示,原聘任會計所永拓會計自身現階段業務繁忙,人員配備不足,無法承接更多業務,而公司年審工作時間緊迫,因此選擇更換會計所。
為何14家2023年被出具非標意見的審計公司選擇在歲末年初官宣改聘會計所?根據受訪人士分析,這是因為上市公司公告會計所更換以前,需要先行找好新的會計所,新會計所完成內部立項、確定承接其審計業務,并且上市公司開會通過以后,方可公告。如果上市公司確定不再續聘原有會計所,但遲遲找不到達成共識的新會計所,變更會計所公告即無法發出。每年1月起,年報審計關鍵期到來,因此,上一年度被出具非標意見的上市公司,不少選擇在歲末年初發布會計所改聘公告。
“如果上市公司能夠如期找到新的合作會計所,其問題通常相對并不嚴重。對于問題特別嚴重的上市公司,其即使高價改聘會計所以爭取相對好看的審計報告,也往往難以成行。”受訪人士表示,“在嚴監管的當下,很少有會計所愿意接下‘燙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