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割肉”有人接盤,
傳統零售賺不賺錢?
來源 | 野馬財經 作者 | 趙普
不到半個月,阿里巴巴接連出售了旗下銀泰百貨、高鑫零售兩大零售業務公司的股權。
2025年第一天,阿里巴巴再次出售旗下零售業務,預計以最高約131.38億港元出售持有的全部高鑫零售(6808.HK)股份,高鑫零售旗下主營業務“大潤發超市”在國內廣為人知。
半個月前,阿里巴巴還以約74億元出售銀泰商業的股份。兩者合計,阿里巴巴套現約人民幣197.61億元。
對阿里巴巴接連出售旗下零售業務板塊,新經濟觀察家王冠雄表示,這或許意味著阿里巴巴新零售之夢即將劃上“休止符”。
接盤“大潤發”的是知名女演員陳好的老公劉海峰,他是國際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德弘資本的創始人,曾是全球歷史最悠久、經驗最為豐富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KKR的全球合作人、KKR亞洲私募股權投資聯席主管兼大中華區首席執行官。
在“大潤發”母公司的股權交易中,折射出阿里巴巴與德弘資本作為兩大行業巨頭對零售業的不同看法。
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蔡崇信曾在2024年2月份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傳統實體零售業務并非阿里的核心業務;而劉海峰則投資過很多零售業相關公司,比如蒙牛乳業、認養一頭牛、中糧肉食、現代牧業等等,他曾在2023年的投資年會上表示,“(國內)對傳統企業的估值,大多處于歷史低位。”
在交接“大潤發”后,蔡崇信和劉海峰會在各自的戰略路線上取得成功嗎?
最高賣價131.38億元,
或用3年半才能全部付清
高鑫零售成立于2011年,由大潤發與歐尚集團合并而來,旗下主要業務是大潤發大賣場、大潤發SUPER和M會員店,目前高鑫零售旗下門店已經覆蓋全國超200個城市。
1996年,潤泰集團創立大潤發,1998年在上海閘北開設了第一家大陸門店;現在高鑫零售的董事長黃明端在當年完成考察后,將大潤發倉儲變成了正值行業興起的零售店。
此后,大潤發在國內市場高歌猛進,躋身連鎖零售行業頭部。從2008年到2010年,大潤發營收從335.46億元快速增長至404.32億元,3年增長近69億元,取代家樂福成為中國大陸零售百貨業冠軍。
2011年,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在港交所掛牌上市,2016年~2017年其年營收穩定在千億元以上,凈利潤則常年維持在20億元以上,稱得上是中國連鎖超市行業中最賺錢的公司之一。
但從2018年開始,大潤發的業績開始出現增長發力,母公司高鑫零售的營收降到千億元以下。高鑫零售2024財年的年報顯示,其營收為725.7億元,相比公司歷史峰值縮水近30%。
實際上,2015年之后,國內電商的發展已經不可阻擋,線下零售行業普遍受到沖擊,大潤發也無法“獨善其身”。
高鑫零售董事長黃明端其實也想過擁抱電商,他甚至親自嘗試打造了“飛牛網”,也投入了大量資金和精力,但最終沒有達到預期目標。這讓黃明端意識到,互聯網行業競爭激烈,傳統零售企業獨自轉型電商的難度很大,選擇和電商平臺合作才是更好的辦法。
罐頭圖庫
2017年,黃明端和當時的阿里巴巴董事長馬云達成了合作,阿里巴巴以約224億港元拿下高鑫零售36.16%股份;2020年,阿里巴巴董事長已經換成了張勇,依然沿襲了馬云的戰略,又以280億港元的價格增持,成為高鑫零售控股股東。
有意思的是,從2017年之間,高鑫零售的董事長一直是黃明端,而阿里巴巴則經歷了馬云、張勇、蔡崇信三代“掌門人”,黃明端也算是最熟悉阿里巴巴的老朋友之一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131.38億港元是“最高”價格,劉海峰或將3年半才會全部支付完這筆款項,最終成交價還要看具體利息支付情況。
罐頭圖庫
交易協議顯示,德弘資本收購海鑫零售的第一筆款項約69.07億港元,于買賣協議交割時支付;第二筆款項約34.54億港元,于買賣協議交割后第39個月但不遲于2028年6月支付,并將按照年化利率4.8%取得“基本利息”;第三筆款項為可變利息,與高鑫零售2027年~2028年的業績掛鉤。
此外,高鑫零售之前已宣布2024年中期股息每股0.17港元,阿里巴巴的對應股息約為12.76億元。
綜合以上四大條款,德弘資本合計的最高收購價格約131.38億港元,其中最大變數是“基本利息”,而且相關條款要到2028年才能確認最終價格。
賣掉兩大零售業務,
阿里已“割肉”超400億
很多人認為阿里巴巴在買賣高鑫零售這筆交易上“吃了大虧”!
從首次入股再到增持控股,阿里巴巴收購高鑫零售股權的成本高達504億港元,如今以最高131.38億港元出售,賬面虧損約372.62億港元,約人民幣350.69億元。
此外,在阿里巴巴控股高鑫零售后的5年中,高鑫零售的凈利潤時有虧損,因并入阿里巴巴財報,采用美股財報周期,即每年的4月1日~次年的3月31日至2022年3月31日,阿里巴巴控股高鑫零售的首個財年,即2022財年的財報顯示,其凈利潤虧損7.39億元;2023財年的凈利潤1.09億元;2024財年凈利潤虧損16.05億元。
從凈利潤指標來看,高鑫零售3個財年合計虧損超22億元,并沒有表現出讓人驚喜的成績。即便高鑫零售2025財年的中期業績取得了1.86億元的利潤,仍然沒有消減阿里巴巴賣掉高鑫零售股份的決心。
但值得注意的是,出現虧損的并非高鑫零售一家。2022年以來,永輝超市、華潤萬家等國內大型商超企業也都出現過虧損或業績下滑。
比如永輝超市2022年凈利潤虧損29.99億元、2023年虧損13.29億元、2024年前三季度虧損約7786.57萬元;華潤萬家2023年門店減少400多家,營收縮水約67億元至625.33億元。除了這兩家之外,還有卜蜂蓮花、永旺、重慶百貨等商超企業在2023年出現門店數量、銷售額雙降。
罐頭圖庫
在宣布出售高鑫零售之前,阿里巴巴還賣掉了銀泰百貨。
12月17日,阿里巴巴(9988.HK)與另一名少數股東,將銀泰100%的股權向由雅戈爾集團和銀泰管理團隊成員組成的購買方財團出售,阿里巴巴就銀泰出售的所得款項總額約為74億元。同時,阿里巴巴表示,公司預計因出售銀泰而錄得的虧損約為93億元。
不到半個月,阿里巴巴兩次“割肉”,合計賬面虧損金額超400億元,可見其剝離零售業務的決心很大。
其實,銀泰與阿里的緣分和大潤發相似。
銀泰百貨曾是中國領先的百貨企業之一,最早由中國銀泰投資有限公司于1997年創立,創始人是浙江寧波的商人沈國軍。
在沈國軍的運作下,銀泰百貨規模漸大,并在2007年在港股上市,成為內地首個登陸中國香港資本市場的百貨集團。
2013年以后,銀泰百貨同樣遭受電商沖擊,感受到危機的沈國軍果斷與同為“浙商”的馬云聯手,共同創立了菜鳥網絡,打算變線下為線上,使銀泰百貨成功轉型。
2014年,阿里巴巴斥資53億港元入股銀泰商業,成為其第二大股東。2017年,銀泰商業啟動私有化,旗下銀泰百貨由此進入阿里體系。
阿里巴巴入股銀泰,最初也是為了踐行“新零售”的概念,銀泰百貨一度成為阿里新零售戰略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承載阿里新零售的首個線下業務載體。
而大潤發在馬云入股后,其門店則接入了阿里巴巴的餓了么、淘鮮達等平臺,以淘鮮達業務為主的“一小時到家”模式,給高鑫單店帶來的日均線上訂單超700筆。
但在近年來的實踐中,線下零售行業的經營下滑明顯,阿里巴巴也打造了自己的生鮮超市,馬云時代的這些老朋友,距離阿里巴巴的核心戰略越來越遠。
阿里、雅戈爾、德弘資本大玩“飛盤游戲”,
三家能否多贏?
阿里“割肉”,德弘資本和雅戈爾卻選擇接盤阿里巴巴舍棄的“傳統”零售業,這與他們自身的發展戰略相關。雅戈爾本身就是商業地產起家,接盤銀泰商業屬于主業擴張。
對德弘資本來說,入股高鑫零售,和之前的投資模式類似,都是一次資本運作,類似之前“抄底蒙牛”。2008年,德弘資本在蒙牛乳業因“三聚氰胺事件”股價大幅下跌時進行抄底投資,在蒙牛乳業經營好轉、市場對其信心恢復后,又通過股權轉讓、二級市場減持等方式變現,收益頗豐。
相比雅戈爾、德弘資本,阿里巴巴其實還投資過很多零售業務或與之相關的業務,未來如何選擇也引人關注。
除了銀泰、高鑫,阿里巴巴還投資過蘇寧易購、居然之家、萬達電影、大連萬達商管、餓了么等,其投資企業也與零售業務相關,累計投資額已經超千億,但部分投資效益并不明顯。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分析認為,阿里巴巴投資零售業主要有3個考慮,第一是出于業態組合的戰略,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經營的模式;第二是線上數據資源和線下消費體驗相結合,資源互融共通;第三是基于線上與線下短板互補。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阿里巴巴已經出售之前收購的銀泰商業、高鑫零售,但旗下盒馬鮮生的擴張仍在持續,2024年新增了72家盒馬鮮生的門店。
2023年,阿里巴巴還曾表示要對盒馬拆分上市,但在2023年11月16日發布的2024財年第二財季財報中又表示“暫緩”盒馬的IPO計劃。
罐頭圖庫
朱丹蓬認為,阿里巴巴的上述出發點和布局都沒問題,但關鍵是這些模式并沒有充分融合,加上這些偏傳統的零售行業未來的可持續盈利能力也是飽受挑戰。
“在零售企業盈利難度增加的趨勢下,阿里巴巴未來會更多的考慮新業態,特別是為科技賦能的AI板塊、新能源板塊更多一點,所以阿里巴巴未來一定會把相對傳統的業務板塊慢慢去掉,這是第一點;第二個點,資本逐利,虧本的生意大家都不愿做,所以阿里巴巴更希望未來業務以高科技為主、高毛利為主,未來盒馬如果再虧的話,可能也會賣掉。” 朱丹蓬分析稱。
公開資料顯示,盒馬在2022年實現盈利,2023年阿里巴巴公開盒馬IPO計劃,但其可持續性盈利的問題仍未有確定性答案。2024年底,盒馬CEO嚴筱磊發布內部信稱,盒馬已經連續9個月實現整體盈利。不知道盒馬的這些表現,能否讓蔡崇信留下盒馬嗎?
你覺得銀泰百貨、大潤發與盒馬鮮生誰更受歡迎?評論區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