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華爾街大行正面臨一場悄然逼近的危機。對于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美國銀行和德意志銀行等交易巨頭來說,2025年,他們將注意到電子做市商在交易業務上的行為與銀行越來越相像,這一轉變使全球市場約1500億美元的蛋糕中的較大一塊面臨著風險。
Jane Street龐大的資產負債表,以及Citadel Securities聘用高盛(Goldman Sachs)資深銀行家吉姆?埃斯波西托(Jim Esposito),都體現了這一趨勢。
多年來,銀行和非銀機構一直在股票和固定收益業務領域并駕齊驅。Jane Street、XTX Markets和Citadel(與同名對沖基金Citadel截然不同)等專業做市商填補了銀行在2008年危機后留下的空間。他們被稱為高頻交易員,通過在公開交易所和其他電子交易場所快速下單而蓬勃發展。他們的秘密武器在于將巧妙的IT系統和復雜的分析相結合,得以將證券買賣價格之間的微小差距加以利用。
事實證明,交易行業的規模足以容納銀行和非銀機構。例如,2020年,Jane Street和Citadel的凈收入加起來增長了兩倍多,但銀行的交易收入仍增長了三分之一。相對而言,新入局者通常專注于交易所交易基金(ETF)和股票等交易廣泛的市場上的大批量、低價值訂單。一位員工說,截至2023年底,Jane Street是20%的美國ETF的主要做市商,而Citadel估計,Jane Street處理的美國股票市場總量占23%。
銀行通常缺乏IT技能,無法在這種被稱為流動交易的低利潤率業務中與專業人士競爭。他們對放棄市場份額并不在意,因為他們的大部分收入是為大型基金經理和公司執行大型或復雜的交易。例如,銀行通常會處理對沖基金的資金流動,以贏得其大宗經紀業務,或者執行資產管理公司的股票訂單,以獲得利潤更豐厚的衍生品業務。
然而,這種看似幸福的共存處境或將在2025年結束。第一個原因在于,新貴們正在對債券和大宗商品交易發起新的攻擊,這是一個迄今為止相對不受競爭影響的領域。在首席執行官趙鵬的領導下,Citadel正更加積極地進軍歐洲國債等固定收益市場。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很快將開始為客戶交易一籃子債券。該計劃是在投資級信貸和全球利率領域建立一個灘頭堡,隨后發展到其他領域。Jane Street已經是債券ETF巨頭,這給了它一個更積極地進軍新市場的角度。
銀行面臨的第二個問題是,電子做市商的巨額利潤為它們提供了龐大的資本基礎。據報道,Jane Street的“會員權益”(主要是資產負債表上的留存收益)約為240億美元。這大約是花旗集團(C.US)和美國銀行市場業務平均分配股本的一半,盡管這兩家公司的資源分布得更為分散。其結果是,高頻交易員越來越有靈活性,可以像銀行一樣做一些事情,比如持有敞口數小時或數天,而不是幾秒鐘或幾分鐘,理論上,這讓他們能夠在做市蛋糕中分得更大的一塊。
對銀行來說更可怕的是,Citadel似乎正在努力滿足大型機構客戶的需求,而不僅僅是承接小額交易。以2024年聘用埃斯波西托為總裁為例,競爭對手擔心他有能力與大型資產管理公司甚至企業客戶順利打通渠道。據一位知情人士透露,Citadel甚至在考慮推出一款類似于銀行股票研究產品的產品,這可能會為其銷售人員在貝萊德(BLK.US)、PGIM等機構的面前贏得更多時間進行自我展示。
作為回應,銀行將不得不加大對技術的投資,以保持市場份額。這對高盛、美國銀行和摩根大通這樣的銀行來說,要比巴克萊(BCS.US)這樣的下一級銀行容易得多。相對較小的公司,如Société Générale則將更加艱難。
目前尚不清楚許多銀行的交易部門是否承受得起這么大的沖擊。根據Visible Alpha的共識數據,美國銀行的相關業務到2025年將產生約13%的股本回報率。美國銀行是少數幾家單獨公布其市場業績的集團之一,其他規模較小的企業可能只有兩位數(如公布)。交易業務威脅的抬頭可能將對這些銀行構成致命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