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深化養老服務改革發展的意見。其中提到“大力發展養老金融。通過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資金渠道,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服務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滿足養老服務機構信貸融資需求。”
近一個月以來,多份事關養老金融的文件出臺。2024年12月,中國人民銀行等九部門聯合印發《關于金融支持中國式養老事業 服務銀發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簡稱《意見》)。《意見》強調,要大力發展養老保險一、二、三支柱,進一步推進商業保險年金產品創新,加強養老金融產品設計和投資管理。
同月,人社部等五部門宣布,個人養老金制度推廣至全國,時值“開門紅”期間,銀行掀起了新一輪營銷熱潮。除此之外,不少銀行已經開始今年養老金融布局。
架構設置有差異
“我國已經步入老齡化社會,其實銀行早年就有布局,特別是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出后,養老金融更受重視,從組織架構、業務開展等方面布局逐漸成體系。”一位國有大行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
界面新聞從各家銀行了解到,金融五篇大文章提出后,銀行管理層均在黨委會成立領導小組或在董事會設立專門的委員會。
以工商銀行為例,組織管理上,總行黨委成立服務“五篇大文章”領導小組。強化總行養老金融委員會的組織統籌職能,委員會成員擴大到21個部門、3家子公司。組建養老金融部,牽頭全行養老金融工作。38家一級(直屬)分行均成立養老金融委員會。
“工行在養老金融方面布局較早,2004年就成立了企業年金中心,當時承載了發展養老保險體系第二支柱企業年金市場化運營的使命。后來企業年金中心更名為養老金業務部,養老金業務部又重新組建為養老金融部。”知情人士表示。
與工行類似,中國銀行也成立養老金融中心,負責全面統籌中行集團養老金融業務發展。不過,在國有行中,并不是所有銀行都成立新的部門開展養老金融業務。
一位國有大行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農業銀行和郵儲銀行基本是由個金部門牽頭負責統籌和協調養老金融工作。具體的業務落地還是遵循“守土有責”,比如養老金、理財個金部門負責,涉及養老產業金融,按照資金規模,由普惠部或公司部,網點適老化改造,則由運營管理部具體牽頭。
事實上,界面新聞發現,由個金條線牽頭養老金融業務是多數銀行的選擇。股份制銀行中,光大銀行、中信銀行、民生銀行牽頭部門均是個金條線部門。此外,城商行中,寧波銀行也有此考量。
界面新聞了解到,建設銀行養老金融的牽頭部門是集團資產管理部。有銀行人士認為:“這可能是從增厚資產的角度出發。銀行這樣的設置沒有優劣,多是出于不同的角度考慮。比如個金部牽頭主要是考慮到養老金融更多服務C端客戶。”
布局三條業務主線
從現有的養老金融發展情況來看,銀行養老金融布局基本遵循了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和養老產業金融三條主線。
從目前情況來看,養老服務金融在各家銀行已開展,特別是在適老化改造方面。
例如,郵儲銀行通過推出手機銀行APP大字版、95580電話銀行的“尊長專線”;北京銀行打造“長者驛站”適老金融服務網點,重新設計網點動線、燈光分區、防滑地板、愛心窗口等;光大銀行推出遠程視頻養老服務新舉措——老年客群專屬斷線外呼流程。
此外,2024年12月19日開始,建設銀行在全國31個省市開展為期一年的“養老中國行”主題活動,全面宣講養老規劃、養老產品、養老服務、個人養老金政策和養老金融知識,
而在養老金金融方面,試運行兩年的過程中,第三支柱補充養老儲備的理念不斷深入,個養賬戶的功能和產品也在不斷完善中,老百姓的繳存意愿在不斷上升。
業內普遍認為,個人養老金仍然有發展空間。一位銀行總行人士對界面新聞表示,第一,養老金首批試點的36個城市中,有些省試點城市并不是省會(江蘇蘇州、山西晉城、云南玉溪、甘肅慶陽等),因此在試點城市之外,仍然還有很多客戶有個人養老金開戶繳存需求;第二,中東部發達地區一些二三線城市養老需求比較旺盛,也有一些核心人群有辦理個人養老金需求;三是在廣大縣域。個人養老金作為一項國家推行的政策,應該以長周期的視角來看待,從需求方面來說,現在的一些年輕群體可能對節稅并不敏感或者說收入水平還無需納稅,但隨著收入增長,年齡增加,養老需求依然會存在。
“目前從我行個人養老金開戶情況來看,客群結構較為年輕,平均年齡約38歲,45歲以下占比約76%。從職業來看,金融、文教衛體、法律等行業人員戶均繳存最高。”另一銀行人士透露。
業內普遍反映,開戶熱繳存冷的現象仍然存在。“個人養老金全面鋪開后,主管部門對于開戶和繳存都有考核,壓力不小。”前述國有行人士表示。
也有銀行人士表示,就目前觀察,這一輪養老金開戶銀行保持了相對的理性。并沒有一擁而上搶市場。養老金融的發展要以長遠的眼光去看待,也需要銀行長期投入和持續、成體系的經營積累,客戶的需求不同,每個客戶需要配套的產品就有不同,所以并不是簡單地拉來客戶就萬事大吉了。
分析普遍認為,此前在試點中,大家普遍對個人養老金流動性存在顧慮。由于賬戶資金要退休后才能夠領取,部分客戶存在流動性顧慮。在本次試點推開后,增加了重大疾病等可以提前支取的情形,這將在很大程度上緩解部分客戶的流動性顧慮,提升繳存意愿。
另外,在產品豐富度方面,前期試點時個養專屬產品的品類仍處在不斷豐富的過程中。本次新加入了國債、特定養老儲蓄、指數基金等品類,拓寬了客戶可選擇產品的品類,將能夠進一步吸引客戶繳存。
前述國有行人士表示,個人養老金制度上仍然在不斷優化,為以后吸納更多人辦理個人養老金業務留下空間。“個人認為,目前退休時領取個人養老金繳納3%稅費還有進一步優化的空間。目前3%的稅基是本金+投資利息,這個稅率還能不能調整,或本金能否免征或者少征,都是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在養老產業金融方面,銀行紛紛出臺方案。如工行制定《投融資支持養老產業實施意見》《金融支持養老產業營銷指引》;中信銀行則與中信集團協同,在產品創新、綜合服務、醫療康養等領域開展合作。
有銀行人士分析,目前養老產業金融項目回報周期長,一些養老院、養老社區的運營方普遍輕資產,缺乏抵押物。“銀行發展養老金融應該量入為出,不同規模的銀行對于養老金融投入肯定有差距,很多中小銀行目前還不具備發展養老金融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