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第十七屆中國工業論壇
第十七屆中國工業論壇12月28日在北京全國人大會議中心召開,主題為“科技引領 工業向‘新’”。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會長、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部長李毅中出席并演講。
李毅中指出,新質生產力是推動新型工業化的主動力,而新型工業化是發展壯大新質生產力的主戰場,二者統一在大變局、大變革的新時代下和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中。他表示,我國的科技創新有了顯著的進步,但是也存在一些薄弱環節,他具體談到了5方面。
一、大力加強基礎研究、原始創新
李毅中稱,我國在0-1戰略性、原創性、基礎性的研發方面投入是明顯不足的。要發揮新型舉國制度優勢,從國家層面上一輪安排了重大科技專項。目前我們正在開展第二輪重大專項,其中不乏包含了一些未來產業的關鍵技術、核心技術。
“除了主要靠國家投入以外,各參與方都承擔了部分任務,就在17個重大專項里頭,有許多科研院所、企業包括民營企業參與了,它們都投資付出了人力、物力。”李毅中說。
二、多維度推進自主創新,推動產業技術進步
他介紹,近些年來,部門和地方組建了科技創新中心、產業創新中心、制造業創新中心等等這些新型的研發組織,使我們行業共性技術攻關恢復發展,覆蓋了重點領域和行業,對開展行業共性重點科研攻關發揮了作用。下一步仍然需要統籌協調,要優化資源配置,形成點面結合、覆蓋全鏈、梯次有序的研發實體,避免重復雷同。
企業是科技進步的主體,要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壯大我們自身的研發設計團隊,解決行業企業關鍵技術難題,有條件的要參與創新中心和重點實驗室的工作。其中科技型專精特新的企業的機制更加靈活,創新能力更加有優勢,要發揮它們的作用。金融機構和資本市場要加強對科技企業和項目的信貸投放,支持企業發行債券,創造條件上市、增資擴股等直接融資。
三、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
李毅中表示,長期以來,我們不斷加強科技研發與經濟發展的融合,但兩張皮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在組織方式、發展規劃、目標任務、運作方式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和脫節。
對此他指出,要充分發揮我國的制度優勢、產業優勢和市場優勢,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從創新鏈的全過程看,成果轉化最關鍵的環節恰恰是資金最為短缺的環節,進入產業化,需要有相應的資金各方面的支持。“恰恰是在成果轉化這個階段前不著村、后不著店,還存在著成功和不成功的風險。因此這一段最需要資金的支持。”
四、積極推進產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升級
產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是科技創新帶動產業創新變革的兩項重點任務,李毅中認為,這個融合的關鍵是數字技術與工業制造技術這兩個IT的深度融合,數實融合的關鍵是兩個技術的融合,這兩類技術都是推動生產力發展的動力,都在日新月異的進步,都有自己的前沿技術。
他提到,多年實踐,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取得了明顯成效,但不少企業反映投入大、見效慢、周期長,導致不少企業力不從心,特別是當前生產經營遇到困難放緩了進度,甚至只能更多的考慮怎么活下去。“怎么度過這個困難,這就需要長期投資耐心資本的支持,所以產業的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更需要耐心資本的投入。”
他強調,當今企業數字化、綠色化轉型,著眼點要從企業擴展到產業集群、擴展到上下游產業鏈,不僅光重視企業,還要走出企業,要看到產業鏈、產業集群的數字化、綠色化轉型,著力點要深入到生產制造的核心部位,人工智能生成內容應該加快在工業制造業的應用。
五、要實事求是、分類指導,據實而為、扎實推進
李毅中談到,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條件不同,發展的差異很大,中東西部東北各有各的特點,我國工業門類多、體量大,行業特性明顯,發展也不平衡,工業行業可以有世界最先進的,也有相對落后的,這個差異也很大。行業和企業發展各有特色,所以新質生產力和新型工業化的理念、內涵、戰略、任務具有普遍性和一致性,更有特殊性和多樣性,所以必須運用唯物、科學、實事求是的方法論去分析判斷,據實而為。
他舉例稱,就企業來講要因企而異,因為大中小企業乃至不同所有制的企業各有特色、各有長短,這個要優勢互補,因為它們有共性都是企業,但是更有個性,要階梯式的培育優質企業,壯大創新型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小巨人企業、單項冠軍企業、龍頭企業、鏈主企業,鏈主企業要融通發展形成產業集群,構筑完整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許多企業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要從自動化、智能化、數字化循序漸進,防止急于求成一刀切,避免揠苗助長。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